摘 要:針對兒童劇本內容的選擇,對兒童劇的表演過程作必要的技巧指導。
關鍵詞:兒童劇;表演;技巧指導
兒童劇的表演是一種深愛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這類表演要經歷了解故事內容、引起興趣、準備表演和最終演出的發展過程。但是,幼兒自身并不能完成這一過程的提升,因此決定了教師對幼兒的表演進行必要的指導。
一、劇本內容的選擇
(一)劇本的選擇
1.選材應適合本年齡段和本班幼兒的特點
以中班年齡段幼兒為例,《金色的房子》這一內容本身來自于《學習活動4~5歲》書中《幼兒園里朋友多》這一主題,該故事內容在本班的教學活動和每日故事環節中都有講述過,再加上本班幼兒進行了系列主題活動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理解故事內容,能分析認識人物角色,為后期的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所選的劇本內容應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無邪的,所選擇的內容應該具備正面向上的教育意義,才能讓幼兒在語言表述、同伴合作、想象創造等方面得到發展的正能量。如,《三只蝴蝶》講述了三個好朋友不愿意和同伴分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故事,幫助幼兒建立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關鍵時刻不能拋棄朋友的信念,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劇本的改編
那么是否具備了以上要求就可以將這個劇本進行排演了呢?劇本中的人物角色如何表演幼兒是否能理解?劇本的情節是否具備表演性呢?顯然還有很多需要改編的地方,如:
童話故事中常有一些描述性的語句不能直接表現,如,在《金色的房子》后半部分有小姑娘獨自在家表演歌舞的情節,該情節原本就是對小姑娘一個人在家表演的這一活動進行簡單的描述,敘述也過于簡單,缺乏表演性。這里可以設計兩個表演場景同時表演相同的歌曲和舞蹈:一個是小姑娘獨自在家唱歌跳舞的場景,一個是動物們在草地上一起快樂地跳舞的情景,這樣可以將小姑娘一個人玩的孤獨和動物們在一起玩的愉悅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能增加劇情的表演性,又能幫助幼兒理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同時也豐富了劇本的內容。
二、表演過程中的技巧指導
既然是一個表演活動,不僅僅是用語言表達,肢體動作、表情神態、變化語音語調等技巧都可以用來表現角色的,因此教師應指導幼兒利用動作、夸張的語音語調、豐富的表情去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
在《金色的房子》中,小姑娘是非常喜愛采花的,如何將旁白中小姑娘很喜歡采花的語句用動作、神態表現出來呢?有的幼兒說:“笑瞇瞇的表示小姑娘看到花很高興。”“可以轉個圓圈跳舞表示高興。”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發言為小演員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于是,音樂響起,“小姑娘”通過看花、聞花、微笑、轉圈等動作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內心情感。又如,在《三只蝴蝶》中,三只蝴蝶的對話都可以請幼兒邊說邊做動作:說到“大雨淋濕了我們的翅膀”,幼兒可以用手“垂在身體兩側飛舞”這個動作來表現蝴蝶翅膀因為被雨淋濕了飛不動的感覺。
另外,當動物們向小姑娘表達“金色的房子真好”時,怎樣表示這個“真”的含義呢?我請幼兒辨別兩種音調:一種是普通敘說“你那金色的房子真好”,另一種是將“真”這個音說得又高又長,幼兒馬上就能分辨出前者很普通,后者音調表夸張,更能表達出喜愛的情感,從而體現房子的漂亮這個特點。
再有,當動物們“進屋去玩一玩”的請求遭到小姑娘的拒絕后,怎樣表現動物們失望的情感?這時可以詢問幼兒,如果相同情況在你身上發生,你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幼兒做出“撅嘴”“皺眉”的表情,他們的反應很符合情節要求,延伸到劇本中,動物們也應該有這樣的表情。這一提問是讓幼兒換位思考,去感受劇本中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對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實踐,我認識到兒童劇的組織需要縝密的思考和設計,幼兒在表演過程中也需要教師適時、有效的指導,有了實踐經驗,相信在下一次指導兒童劇演出時才會更有方向。
(作者單位 上海市徐匯區徐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