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環境下引導學生學好數學,需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體驗數學知識的獲得過程;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數學。這樣才會使數學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體驗;過程;自主;探究
新課程改革環境下,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數學試驗教材展現了新課改的風貌,以全新的呈現形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探究的廣闊平臺,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如何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越來越重要。
一、體驗數學知識“生活化”
翻開新版教材我們不難發現,里面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得越來越緊密,許許多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我們用數學思維和方法來解決,體現了數學知識生活化,新版教材重視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而不是單純的“數”的學問,前些年,幼兒班的孩子流行學珠腦速算,孩子的頭腦中只要是數字,無論再大、再多的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沒有問題,他們都能很快地、很準確地說出結果,但是這些孩子上了學之后,并未發現其過人之處,反而算起實際問題卻不會分析,只會把其中的數字加減乘除亂蒙一氣,因為他們只對數字感興趣,至于它們有怎樣的聯系,他們就不清楚了。這個案例說明,脫離生活實際去學習數學,數學學習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行的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的生活化問題情境,進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體驗數學知識的獲得過程
傳統教學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把知識硬“灌”給學生,結論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機械地記憶,至于結論性的知識是怎么來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而今,我們大力提倡知識的獲得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自主體驗,也就是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空間,進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得數學結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們的課堂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發現、研究、探索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通過努力獲取知識時成功的喜悅。
三、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數學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有讓學生帶著知識走進生活,才能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和換算”時,我讓學生注意自己買東西時用各種面值的錢幣是如何交易的,它們之間換算的進率是多少,這樣一來,這些難點問題就會輕松地迎刃而解了。
綜上所述,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應該創設情境,引導其親自獲得結論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嶺縣雙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