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學習范圍有了很大的擴展。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本知識,理解知識內涵,使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對數論學習產生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對此做了初步的闡述。
關鍵詞:數系學習;數論;興趣
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學習范圍有了很大的擴展。原有的素數學習知識面已經從初等數論提升到了高等數論之中。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課本知識,理解知識內涵,使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對數論學習產生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這成為我們高中數學教師的一個重要
課題。
一、高中數學課程是以數論理論為向導的
高中數學課程中引入了復數。復數作為數系的一種,是學生以往從未接觸過的全新的知識內容。實際上,學生在升入高中之前,他們對數的認識只局限在實數范圍內。學生對數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現實生活中所能感知的一些事物上,他們對π,■,e等諸多無理數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然而這些無理數也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實例,并以此通過分析最終理解它們的含義。
應該說數論理論的變化對高中數學課程變化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偉大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國際上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國內也引起過極大的關注。諸如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中國數學的領軍人物都曾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很大的貢獻。此后多年,仍然有很多人熱衷于該事業的研究。前沿的數論理論在不斷的推動著高中數學課程的進步。
二、引發學生興趣,探索數論難題
1.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學好數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步入高中之前,學生就已經對實數的概念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實數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其中有理數就包括整數和分數,無理數也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對上述實數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講復數概念之前,一定要讓學生對實數的上述概念進行準確理解。通過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來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他們對數學教學產生興趣,進而探索新的數學問題。
2.因材施教,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因材施教”的理論。這個理論在現在來說仍然適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著一定的差別。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有區別。對學習成績好的可以適當的講法超前,對成績差的要讓他們一步步慢慢來,
切不可搞“一刀切”,否則會適得其反。對于學生的思考,我們應該多給予肯定,并鼓勵他們繼續思考。
數論中的很多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需要我們不斷地在探索中摸索前行。只有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了解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才能真正使數學走進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1]于新華,楊之.數學理解的層次性及其教學意義[J]. 數學教育學報,2005(02).
[2]楊寶珊,楊崗.關于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思維研究[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5).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