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進他們的求知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興趣是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他就樂于接觸、認識這種事物,就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去探索新事物和研究新問題。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把學習當成樂趣而不是痛苦,他們就會發自內心地進行學習,因此,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教學中、課堂外,進行了反復的摸索和嘗試,從興趣的意義、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培養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關鍵環節,隨著新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進和推行,小學教師順利地實現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新情況下對廣大教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教師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些都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才能使學生的心態積極向上,樂于求助,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興趣的意義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關鍵是興趣。興趣的心理學解釋是人們對事物進行探究或在做某些事情時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或欲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具有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學習興趣可以使小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更活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要想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進行積極地思考,在語文聽、說、寫、讀方面取得進步,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不竭動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極其呆板,把書本知識死板地灌輸給學生,接著學生要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模式具有很強的機械性。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要做的只是聽教師講,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對于好奇心很強的學生而言,很容易對這樣的教學模式產生反感,由于小學生自制力差,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課堂興趣培養模式構成
1.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優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能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培養。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不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僅僅傳授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制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教學環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引人注目的肢體動作進行教學。譬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作文作為范文進行朗讀,通過鼓勵性評價,學生得到了鼓勵,就會產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多鼓勵,培養他們的自覺性和自信心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靈活運用直觀教學法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一般喜歡顏色鮮艷、直觀形象、富有活力的事物,新穎的事物往往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把各種模擬工具用于教學,體現出教材的具體性和直觀性。如,教師在教學字母課的時候,可以將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字母形象化,把字母做成喜聞樂見的小模型帶進課堂,讓小學生親自接觸。這樣不僅能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作用。
3.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喜歡新鮮的事物,并且有很強的好奇心,愛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上要求學生規規矩矩、默不作聲、專心聽教師講課,結果出現了部分學生打瞌睡、部分學生開小差的現象,沉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相反,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特點,并據此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思維靈活,教師可以設置適度的課堂提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學生喜歡新鮮事物,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以給學生發問的機會,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融合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要想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僅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對學生的課外語文學習也要給予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利用課外活動課,組織學生參加更加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學生中間開展知識競賽,不斷積累學生詩詞,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詩詞背誦大賽,看誰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更加守固,通過競賽,取得勝利的學生得到鼓勵和表揚,更堅定了對語文學習的決心,沒取得勝利的學生立志下次要取勝,形成了一股學習語文的動力,不管是取得勝利的學生還是沒有取得勝利的學生都得了激勵,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能力,在學生課余時間,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語文課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科的實踐能力與其他學科的實踐能力有所區別,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集中表現在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為了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進度,布置一些與訓練這兩種能力相關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在做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尋找相關的資料,這個過程會遇到困難,學生必須想辦法進行解決,當學生歷盡艱辛完成作業時,會有一種勝
利者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
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傳統的不合時代潮流的教學方法被遺棄,廣大教師要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 四川省通江縣正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