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新課標后的思想品德教學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要構筑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必須抓住教材,聯系實際。
關鍵詞:新課標;教學理念;生活實際;思想品德教學
伴隨著課改的層層深入,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在我心中不停地涌動。身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把學習課改的新理念帶進課堂,這讓我受益匪淺。
剛參加工作的前三年,我從事了小學數學教學,就是那三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把我帶入了新課改的殿堂,為我以后思想品德教學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我校積極倡導推行教育新課題“學生自學合作指導法”,隨著教學實踐研究的深入,我發現自學合作法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以教為中心,學生的自主性很容易喪失。新課程倡導探究合作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尊重。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受到學生生性好動,樂于參與。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變抽象為直觀。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參與,在這樣一種樂學的氛圍中吸取知識,效果不言而喻。前幾天,上一年級的女兒回家寫作業,有幾道類似17-10、17-7這樣的題愛人怎么教孩子就是不會,急得愛人直發脾氣:“剛剛講過了怎么就是不會!”看著滿臉淚水的孩子,我放下手頭的書本走過去看。我讓孩子拿來平時愿意玩的一些動畫卡片和我做游戲。首先讓孩子擺了個17張,小手很敏捷不一會就擺好了17,然后讓女兒把一打卡片給我,問:“告訴爸爸,給了爸爸10張,現在還剩幾張?”“7張。”我繼續引導:“能告訴爸爸17-10等于幾?”“7。”用同樣的方法女兒很快會計算了。看著高興的孩子,我陷入了思考: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轉變觀念,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學習,不斷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此時新課改的理念已經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為以后的思想品德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思想品德教學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德國著名數學家,曾用一門大炮比喻學生,教師十幾年向“大炮”灌送知識,等到中考、高考時學生這一“炮彈”的發射,發射完畢后什么也沒留下。為什么?最根本的是缺乏生命力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脫節。反思我們自身,有多少學過的知識還留在自身?在教六年級《不能忘記的屈辱》時,如果不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學生能真正記住那段慘痛的屈辱嗎?課前先讓學生繪制一幅簡單的中國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一找列強在中國都搶占了哪些地方,通過找一找,用彩筆畫一畫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那時的中國真是千瘡百孔啊!教學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才能使我們的知識具有生命力。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必須抓住教材,聯系實際。在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教材的同時,把教材內容與時政熱點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式上,積極倡導嘗試合作式、探究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新課改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不斷地反思、總結、學習、提高。愿思想品德課在課改的好形勢下、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勝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