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育目的更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的意識,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數學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運用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潛能,強化學生的運用意識,完成實際的教學成長。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育;應用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會學生“有用的數學”,人人都在數學上有所發展。為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運用生活實例開展課堂教學,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將數學課本知識滲透到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真正地學習有用的數學,發展自己的數學教育之路。
數學教育目的不僅是教給學生如何運算,如何證明,更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我們數學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運用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潛能,強化學生的運用意識,完成實際的教學成長。
一、數學教育從興趣入手
任何教學都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激發了興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初中學生對事物的新奇感特別強烈,同時又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具有自然的抵制意識,這是其處于半成熟期的表現。初中數學也已經從小學的簡單運算過渡到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問題大多是具有抽象性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有限的課堂中去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1.趣味導入,激活探索欲望
學習和生活、運動一樣需要激情。有激情的學習課堂是活的、是有靈性的。如果學生學習數學只是枯燥地去做練習題,死記硬背公式,那只能是機器,只能是一潭死水。為此,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把枯燥的、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巧妙的設置形成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問題,以這樣的方式導入,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
2.小組學習,培養參與意識
數學教學從本質上看,就是展開數學思維和構建數學思想活動的過程。數學課堂上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而小組探究式、互助式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探究式小組學習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互動。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以主體的地位開展探究,小組內形成互助意識,在一定的情境下對數學問題思考、探索,最終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學習了“概率”知識,可以讓學生就目前社會上發行的各種彩票問題引發討論,并運用所學知識計算其各類中獎機會、知識應用的同時,使學生明確“彩票”是向社會奉獻愛心的一種方式,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學習了“比例”知識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與血液之比大約為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
二、數學教育以培養應用能力為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知識的裝載體,而是培養知識的應用者。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地運用,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才是數學教育真正的目的。為此,我們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1.聯系實際生活教學
實踐出真知。數學公式,真理無不都是實踐生活的提煉和抽象。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到更豐富的實際生活和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體驗數學、應用數學。如,我們學習路程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聯系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乘坐出租車時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車費與公里數、等候時間的費用、起步價與每公里收費等。這些都是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如果學生能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我相信沒有能難住學生的類似數學試題。這樣的運用已經不是簡單的運算,而是生活的數學能力。
2.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應該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取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數學的再創過程,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對數學規律完整意義的構建,從而提高數學思維再創的能力和應用意識。如,我們對真理的證明過程就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發展的過程,這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教會學生運算,就無法讓其體會真理的發展、演變過程。
3.運用數學建模思想
數學應用能力主要側重于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并表達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逐步構建數學模型,將實際問題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并最終再次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所以數學建模是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闡釋和處理的能力的體驗,是把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落到實處。所以,數學建模思想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數學能力的進一步、高層次的發展。這里的數學建模并非是讓學生學習高等數學,這是一種方式的運用,更是一種方法。如果我們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這種從實踐中提取數學知識,再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總之,數學教育是教會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過程。而這需要我們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通過恰當的方法開展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義明.探討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成功:教育, 2012(08).
[2]許智勇,趙曾云.激發學生興趣 煥發數學課堂的活力[J].職業教育研究,2006(03).
[3]覃祖軍.從數學教學實例談建構主義[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
[4]朱言午.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C],2005,2.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上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