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說話,使他們能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多說,一直是小學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題。圍繞如何“讓學生多說”進行了探討,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還將為今后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多說;表演;質疑問難
在人際交往中,口語交際是最重要的方式。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培養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使其成為真正的社會人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2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讓我體會到: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多讓學生“說”,才能真正解決上述問題。
一、多給學生說的機會
剛入學的兒童,說話水平較低,不會說完整的話,加上心理緊張,大多不愿在眾人面前說話。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培養說話能力。
1.指導用句式說話
如,教《好伙伴》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出示句式:“
和 是好伙伴。”要求學生先自己說,再同桌互說,最后教師指名說。接下來,我又出示句式:“ 和 是 。”讓學生自己練說,再交流。這樣,學生不僅練習了說話,而且對課文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2.采用游戲的形式練習說話
在組詞練習時,采用“滾雪球”的游戲,讓學生練習說詞語。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既積累了詞語,又鍛煉了說的能力。
3.運用插圖,展開想象,然后練習說話
在精讀《山羊過橋》一課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想象一下:兩只山羊走到橋的中間,誰也過不去時,黑山羊可能會怎么想呢?這個問題提出后,激發了學生說的興趣,學生展開了想象。有的說:黑山羊想,白山羊比我小,應該讓他先過去。有的說:黑山羊想,白山羊的媽媽病了,他正急著要去看媽媽呢。也有的說:黑山羊想,白山羊要回去幫媽媽做事,應該讓他先過去。同學們想得有依據,說得合情理。這不僅練習了說話,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多給學生演的機會
低年級學生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表演一下課文中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在表演中熟悉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我在教《山羊過橋》一文時,用一張木凳當木橋,讓兩個學生戴上山羊頭飾,分別扮演黑山羊和白山羊,將課文情境再現出來。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但豐富了想象,激發了感情,而且也提高了朗讀水平,同時又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思想認識水平,還訓練了說話能力。
三、多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
學生發現問題而質疑,是對學習活動更深入、更廣泛的參與,這種“問題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地培養,讓學生由敢問到善問。課堂上,教師要憑借課文,緊扣語言,展開想象,激活思維,在學習中創新,只有當兒童在課堂上真正自由而充分地發展時,創新意識才有可能產生。
我在教學中經常啟發學生就某一問題而發出“寫什么”“是什么意思”“怎樣寫”等疑問,并據此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再把不同的說法歸納為幾種,最后引導大家評價:你認為哪種說法最好?為什么?對哪種說法你有不同的意見?
贊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說道:“當教師解釋他要說明的事件和談話的時候,必須克服那種形式主義的、裝腔作勢的作風。如果班級里能夠營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氛圍,孩子們就能
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中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并且參與到談話里,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以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全體學生都開動思維的機器,學得活潑生動,使思維得到發展。唯有這樣,才能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從而為今后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蔣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