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把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在數學課堂中,如果沒有辦法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課堂將變得枯燥無味。從以情激趣、以動喚趣、以實增趣三方面的努力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做到讓學生樂學,會學,主動學,樂學并愛學。
關鍵詞:數學;興趣;高效課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師才能有效地運用和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因此說,只有融化在興趣里的知識,才是有生命力的活知識,可見興趣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打造高效課堂呢?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到的。
一、以情激趣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交流,學生只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學”。例如,教學“元、角、分”時,同學生做紙幣的游戲,使他們在玩中會學,對孩子信任,多給學生表揚和幫助,讓學生敢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能增進相互間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由喜歡教師而喜歡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發生興趣。
二、以動喚趣
在知識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的任務已不再是向人腦的“倉庫”里裝知識,而是運用以動喚趣的手段教給學生自己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都結出豐碩的果實。
這樣就需要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我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就采用了實物對演示、動手操作、游戲等形式,讓學生直接感知和體驗,這樣學生對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就能輕松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實增趣
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脫離實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運用貼近學生的生活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事實息息相關。在教學“乘法”時,我聯系生活實際,出示了這樣一道題:“小紅媽媽在商店買了3件羊毛衫,每件毛衫25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經過教師的啟發列出了乘法算式,使學生知道了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這樣做有利于興趣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過程中,學生對數學學科感興趣,就會肯于鉆研,樂于求索,就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變苦學為樂學,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也才能學好數學這門功課,有利于興趣的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得勝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