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隨機事件幾乎是每位老師在每堂課都要面對的問題,學生的奇思妙想、不按常理的說法、做法打亂了老師課前預設的教案——“計劃沒有變化快”。面對隨機事件,有的老師亂了陣腳,或訓斥,或武斷,或置若罔聞無視學生,或偏離主線隨學而走……而有的老師則視隨機事件為寶,加以巧妙地點撥引導,反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月21日,中心校組織了一次集體備
課,我主講了觀摩課: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加法運算定律”。在加法結合律引出的過程中發生了隨機事件,現將我的應對方法列舉出來,供各位同仁指正參考:
利用教材29頁的主題圖,創設情境引出例2后,提出數學問題: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列出算式,并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哪種方法計算簡便呢?
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這樣做的:
①88+104+96 ②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針對這一隨機事件,為了引出加法結合律,我在讓學生匯報并板書到黑板上后,我做了如下點撥引導:
師:這兩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都經過了幾步思維?
齊:兩步思維。
師:誰來說一說每步思維所表示的意思?
生1:方法一:第一步思維求的是李叔叔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再加上第三天的路程,表示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方法二:第一步思維求的是李叔叔第二天和第三天一
共騎了多少千米,再加上第一天的路程,表示三天一共騎了多少
千米。
師:我們能不能運用88+104+96,不改變三個數字的順序,而達到第二種方法的解題思路?
生想、討論……
生3:把后面兩個數用括號括起來。(其他學生贊同)
師:在這里括號起什么作用?
生4: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第一單元“四則運算”已經對括號的作用有所了解)
師: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替換剛才的第二種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學生完成,指生回答并板演:88+(104+96)
=88+200
=288(千米)
師:哪種方法計算簡便?
生:第二種方法。
師:為什么?
生:因為104+96等于200。
師:是呀!這樣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能使計算簡便。觀察88+104+96和88+(104+96),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系?你能把它們的關系用式子表示出來嗎?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
中心學校土城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