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到有效習作教學的途徑有豐富誦讀,有效積累;拓展個性,有效放開;觀察生活,有效習作;評價及時,有效指導。
關鍵詞:習作;有效途徑;引渡者
一、豐富誦讀,有效積累
這里所說的有效積累包括閱讀和背誦兩條途徑。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現代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單靠老師的力量在短期內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大量閱讀是解決小學生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有效手段。
讀要得法。一是要會摘記,有目的、有選擇、有重點地把遇到的優美詞句、有用信息用讀書筆記的方法記錄下來;二要善交流,在與老師和同學交流閱讀心得的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開拓思維,深化思想;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會背誦。同時學生也可以從誦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章法情感、遣詞造句的熏陶。
二、拓展個性,有效放開
這里所說的有效放開包括習作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
1.習作內容的放開
寫作素材是以生活為源泉,同時它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用寫作來記錄生活、體驗生活、豐富生活、享受生活,來剖析自我、表達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寫作是學生真實生活的需要。習作內容的放開,是指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逐漸學會探尋寫作之源。
2.習作形式的放開
要讓學生自由地寫作,像樹一樣自由生長,像花一樣自由呼吸。習作形式的放開,是指采用多種寫作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自由奔放地表達。
三、觀察生活,有效習作
“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高樓看做一篇作文的話,那么樓房的材料就是平時的練筆了。而練筆的素材哪里來?簡而言之,就是來源于觀察和現實生活。
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么,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
2.在生活中開展習作活動
前一段時間我聽了東坎實小陸琴老師的一節作文課,她是模仿(其實模仿也是一種再創造),她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完成了一篇作文。這一次聽課讓我感受到,作文難,那是離孩子的生活太遠了,孩子們無話可寫,長久下去也就怕了。這一次她與孩子們交流的是自己的名字,從討論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開始,到為自己設計名字,再到做“點名”的游戲,整個指導過程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大家自然興趣盎然。邊交流、邊游戲、邊寫作,在歡笑中、快樂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一篇作文了。想想,在外面的習作教學中,如果再多一些這樣的、與孩子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安排和設計,那孩子還會厭煩、害怕作文嗎?此外,進行習作指導時還應該記得仿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四、評價及時,有效指導
1.在評價上做文章
如何評價學生的作文是一項必須重視而難以做好的工作。我在評價過程中也是充分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正面入手,激發興趣,為學生的閱讀與習作提供心理保障。
2.在指導上講技巧
孩子到了學校最喜歡的就是交流,交流其實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堅持每周一節課外習作指導課,而這有限的一節課中我會做兩件事,一是交流:首先分小組,每位組員把一周以來自己習作中最精彩的片段向大家匯報,然后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交流;二是推薦:教師將會利用最后十分鐘,推薦一本優秀習作,一般會采用賞析的方式進行,力求形成期待。
寫作這種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行為,必須由我們用思想、用靈魂、用眼光、用情感去延續、去充實、去發展。它必須從我們和我們學生的手中傳承下去,并更具生命力。我以為做到了以上幾點,習作教學的有效性一定會得到加強。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陳濤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