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課堂教學在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領悟隱含于歷史教學中的深意與思想。
關鍵詞:有效教學;歷史;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重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我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淺談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都明白一個現實:歷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卻可以讓歷史“重演”,那就是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教師只有把教材與生活中相關的素材密切地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也是歷史教學的價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蘊含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2.盡力發掘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增長學生的生活智慧
3.適時適度導入鄉土歷史,拉近學生與課本歷史的距離
如,我在認真分析教材第1課《歷史告訴我們什么》時,通過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和結合當前形勢的特點后認為:這一課首先要告訴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應做怎樣的人。所以講這一課時,我這樣開頭:“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許多歷史故事,看誰能講出秦始皇、曹操、秦檜、劉胡蘭分別是什么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提出,頓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否動起來,關鍵取決于問題的設計與生成。問題的設計,首先足以讓學生真正開啟思維而進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應當是使學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維成果,即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問題解決的喜悅。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學生自覺投入到對有關歷史問題的探究中去。這樣的問題設計才具有其存在價值,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講授“紅軍長征一節”,可以用江西民歌《十送紅軍》來渲染紅軍被迫戰略轉移,百姓依依惜別的場景。如果再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真正實現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組織教學,加強學習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用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夠很好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