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今天是2013年4月16日,學校給全校各班主任下發了一個通知:每班推選一名優秀團員,上報校團委,學校團支部決定在“五·四”這天進行表彰獎勵,以激勵先進,鼓勵更多學生加入團組織,關心團的生活,熱愛團組織,以提升學校團的活動品質。
接到通知,當即,我便向全班同學做了傳達,講清了評選條件、要求及其名額——一名。要求符合條件的同學以自薦的方式書面申請,并呈報自己的“優秀”之處。不一會兒,竟上交了8份申請書。
面對這8份申請書,我無所適從,茫然無措,當時就后悔了自己當初的“計策”。通過一年多的朝夕相處,我清楚地知道:這8個同學,各有所長。8份申請書,8個積極上進的初中生,8顆期待入選的心。在我面前,不斷閃現著8張充滿朝氣的臉,各個睜大眼在問我:“老師,我能入選嗎?……”正當我陷入焦慮和不知所措的時候,8位同學中的A走進了辦公室。
我問:“你有事嗎?”
她搓著衣角,慢吞吞地說:“老師,我想拿回申請書。”
我愕然:“怎么了?”
她說:“我覺得我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平時也很努力,的確符合一個優秀團員的標準。說心里話,我真的希望能入選。但剛才我細心地想了想覺得其他同學比我更優秀,他們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優點,在某些方面我還遠不及這些同學。他們應該比我更合適成為一名優秀團員。這一個名額應該留給當之無愧的更優秀的同學……”
我的心一動:“你放棄這僅有的一個名額的競選,不可惜?”
她還是低著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下一次再競選。”
接下來,又有4位同學拿走了自己的申請書,我的心里頓時亮了起來,剩下的3位同學,我讓他們自己陳述,然后由全班同學民主測評出1名。
這次“評優風波”就這樣圓滿結束。
本案例給我班級管理的啟示:
人貴有自知之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啟發尋求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明白自我的特點,如長處、短處、優點、缺點、成績和不足等,才有可能進行自我教育,班主任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鍛煉和修養,對自己的品德表現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督促、自我改正,從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作為班主任,你改變不了環境,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你改變不了下雨,但你可以打起雨傘……讓我們堅守以人為本,那么,這份堅守就是明天的改變。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