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使詩中陰沉悠長的小巷,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些象征性的意象,構成了一種象征性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在大革命失敗后,迷惘而又有所期待的復雜心理,并帶給讀者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把握詩中的意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
學生在預習中充分了解了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加之文本并非晦澀難懂,可以讓學生借助注釋與相關輔導資料自讀文本,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點撥的作用,重在教給學生閱讀和思考的方法,重在培養學生閱讀和感知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戴望舒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整理有關《雨巷》的資料,了解這首詩產生的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四百字的散文,結合注釋自讀課文三遍。
【教學過程】
一、走進《雨巷》
1.學生在組內交流所改寫的散文,可請三位同學宣讀自己改寫的散文,當堂點評
《雨巷》散文
霏霏細雨,飄飄灑灑,在這沒有盡頭的小巷,結著雨的哀怨,雨
的憂愁。在這煙柳的江南,在這江南的雨巷,我總希望有名年輕女子細步走過。那是一個結著愁怨的女子……
多雨的季節,總是那樣令人傷感,那樣令人相思。雨巷那樣悠長,那樣寂寥,為何這位結著愁怨的姑娘在這雨巷中卻有揮之不去的愁緒。她靜靜地走著,投出那太息般的眼光。那眼光,似做夢般的令人凄婉,令人迷茫。不久,她走遠了,遠了,到了那頹圮的籬墻,她是在那對雨訴說自己的悲怨嗎?在雨的哀曲里將她漸漸送遠了,
她那丁香般的顏色散了,那丁香般的芬芳也隨之散了,甚至,她那太息般的眼光也散了。
她,像夢一般飄過,像夢一般迷茫。她,又是那樣無助,那樣繾綣,那樣纏綿。
2.介紹《雨巷》的創作意圖
學生可能答:借幽深雨巷,泛黃紙傘,丁香姑娘抒迷惘傷感而又有所期待之情,即通過雨巷、丁香、姑娘等諸多意象傳達出詩人飄忽不定的愁悶和空虛孤寂,從而表現出革命失敗后以詩人為代表的一批進步青年的迷惘。
二、感知文本
1.朗讀課文
可點3~4名學生朗讀,讀完后即時點評,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
2.朗讀指導
情感:緊緊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語速舒緩音調低沉且略帶憂郁傷感。
意蘊:朗讀時應注意體味意象內蘊,如“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其實就是詩人內心無所適從的真實寫照。
節奏:可按語法關系朗讀,如“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一句終了,尾字重讀,適當延音。
3.比一比
每組選一位同學朗讀,看看誰讀得好。
4.教師可示范性朗讀
三、咀嚼文本
1.教師點撥
鑒賞文本,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就本詩來說,可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發問。就內容來說,可以這樣問: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運用了哪些意象?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好?有什么表達效果?從形式上來說,可以這樣問: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何妙處?開頭和結尾在形式上有何特點?找到鑒賞的角度,就可以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鑒賞。
2.教師示范鑒賞
丁香意象。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顯然是受中國古代傳統詩詞的啟發。以丁香喻愁心是古代詩詞中傳統的表現手法。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一句。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聯在一起:“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在這首《浣溪沙》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為人們愁心象征的。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意象,一句“丁香空結雨中愁”更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結。
3.自主、合作、探究
要求五人一組,自選一個意象進行鑒賞,將自己的鑒賞文字寫在紙上,寫好后組內交流。
說明鑒賞意象,不用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而由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這才能體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學生的鑒賞過程一定要寫在作業本上,如果只想不寫,探究過程得不到保證,教學效果就無法實現,先寫下來再組內交流才能保證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倘若一開始就討論,未經獨立思考,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價值全無。
4.全班交流各組的探究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宣讀鑒賞文字,教師作及時點評。
點評要點:雨巷,詩人把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的黑暗社會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油紙傘,浸潤在小巷細雨中的油紙傘,讓敏感的心多了一份淺黃色的痛。這鮮見于傳統詩詞的尋常之物注定與權勢富貴無緣,只能是清貧落寞的象征。
5.小結
一首好的抒情詩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而喚起人們的審美體驗,《雨巷》這首清新而又令人悵惘的作品使多少描摹朦朧情懷的詩作黯然失色,它的意象選擇,它的意境營造,它的情感表露無一不是新詩的典范。
【布置作業】
1.請大家鑒賞詩人鄭愁予的詩作《錯誤》。
2.學習寫一首新詩。
說明:鑒賞另外一首詩歌和學寫新詩,可以讓學生系統地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更好地達成本課的學習目標。此外還有諸多好處:一是將讀與寫統一起來;二是將理解與鑒賞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三是將鑒賞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的美育功能。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玉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