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教學改革,首先教材改革,然后是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都是以生活中的數學為中心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數學教師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要把生活中的數學呈現給學生,通過生活中與數學關系密切的事例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怎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呈現給學生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
一、領會教材,根據知識點提煉生活中的數學
新教材每冊每章都蘊含著大量的貼近學生實際和社會現實的內容如:(1)第一章的正負數的引出,有理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的探索過程。(2)某公司員工的平均工資、銷售盈虧、保護動物、收集廢電池、丟棄塑料袋等環保問題。(3)全等三角形的探究過程,角的平分線應用,如在S區建一個集貿市場,使它到交叉的公路、鐵路的距離相等,并且離公路與鐵路的交叉處500米,問這個集貿市場應建在何處?(4)工農業效率問題,田野灌溉、大堤加固等問題。(5)足球、籃球的凈勝球問題。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求教師在分析教材、處理教材時,反復研究,明確教材編者的意圖,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用樸素的課堂去品味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用數學的實用價值,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數學。
二、通過創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如打電話、看電視、到商場購物、節假日外出旅游購票、租車等。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存在,這將是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生活問題的探索,把數學與實際有機結合,從而體現著他們與數學成長的過程。
三、利用教材的數學活動和閱讀與思考,培養學生探究生活中數學的能力
新教材在章節后面設計了數學活動和閱讀與思考,這些大都被教師和學生忽略,利用好這些內容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提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都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學生探究性學習,掌握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不是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自己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去探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戰性問題的活動過程。
總之,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把書本知識、直接經驗和生活世界作為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幫助和引導學生發展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喜歡數學。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北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