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增多,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指導下,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時代特點、教育國情、學生特點、學校特點等,并在這些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研究;時代特點;學生特點;學校特點
中小學階段不僅是生理發展的黃金階段,更是學生心理健康
發展的重要階段。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中小學生所面臨的環境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網絡時代各類信息大量涌現,社會道德認知水平的變化,社會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等等問題,使得處于心理水平尚未發育成熟的中小學生迫切需要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各類心理教育課程,各類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不斷涌現,突發事件的心理干預也時有出現。然而,這些心理教育課程、活動大多不全面、不具體,針對性不強。為此,我們廣大心理教育工作者及一線的教育者有責任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研究,以達到更切合育情、學情,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針對性研究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指人們的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健康的心理狀態和過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學習,并對它進行有針對性的研
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我們要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指導下,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時代特點、教育國情、學生特點、學校特點等,并在這些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針對性研究是希望能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并針對當前時代特點和心理教育的現狀,本地區學校,學生的特點為基點開展有效的問題研究。
開展針對性研究可以各具特色地開展心理教育研究。有的學校甚至可以開發適合自己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實現
理論為實踐服務,以切實適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研究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1)依據我國
現階段的教育國情進行針對性研究;(2)依據現階段中小學生特
點進行針對性研究;(3)依據本地區學校現狀進行針對性研究。
二、依據現階段的教育國情進行針對性研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起來,多種思潮不斷涌入,文化趨于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其中不乏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思想。如,拜金主義思想、享樂主義思想等。還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家長,甚至教師都是“談網色變”,多與我們懵懂的學生來講,網絡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無法回避的心理問題。
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來說,無疑給他們辨別是非,心理的發展及以后未來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問題和困惑。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心理教育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輔導,我們開展輔導需要就目前社會現狀去開展,而不是簡單的心理咨詢。我們在一次調研活動中,發現有一些心理咨詢機構經常打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幟去斂財,只要前來咨詢的學生無一不被扣上“心理問題”的帽子。
所以,我們開展心理教育必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如針對在我國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很不到位的現實,開展“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青少年異性交往”等,以幫助學生切實解決自身遇到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針對當前網絡上的暴力、色情、毒品等不良信息,開展“防范網上黃毒”“青少年健康上網”等,給學生以健康的引導,指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健全發展心理素質,等等。
三、依據現階段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研究
依據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研究,我認為應包含兩部分的內容:其一是依據中小學自身的特點;其二是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自身角色體驗。中小學生在心理發展上有著一定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在開展心理教育時只有符合這些規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依據中小學生自身的生理、認知等特點
中小學生階段在生理發展方面處于第一、第二發育期,是邁向成人的關鍵階段,性器官逐漸發育,這就為心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學生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網絡等誘因的增多,性發育比以前大大提前了,這樣就帶來一些心理問題。如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以前早戀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學,小學發生率不到6%,在一次400人抽驗調查中高達10%,幾乎增長了一倍。這警示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我們必須依據學生實際心理特點開展。
從認知方面分析,中小學生具體認知上也有區別,從皮亞杰認知理論分析,小學生只要處于具體運算思維階段,其特點是思維發展逐步從具體思維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而中學生主要處于形式運算思維階段,其特點是已脫離具體思維形式的束縛,可以有效開展抽象形式思維。為此,我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就要切合實際,小學生在活動形式上主要以具體的事物,簡單而鮮活的事例為主;而中學生則可以通過一些抽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心理的體驗,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2.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自身角色體驗
學生主體意識不僅表現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重視學生的體驗,真正以學生為本。從人本主義理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有自我發展的潛能,有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思維,學生可以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同樣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潛能,體驗心理教育過程,形成自身的認識,改正不良的心理狀態,達成自我的、健康的心理素質。如我們在一次創新心理訓練活動中,創設一種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但不告知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經過多次的嘗試,他們最終就能體會到團隊的力量,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個人能完成的,要學會合作,善于合作。
四、依據本地區學校現狀進行針對性研究
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主要基地是學校,所以學校的硬件設計、軟件設施,甚至包括教師的整體素質都是關系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我們國家教育相關部門也出臺“中小學每周要有0.5課時用于健康教育”的規定,以此在時間上保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
針對學校特點開展心理教育研究首先必須明確,目前本地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不同情況不同,有的學校已經有心理調解室,有的學校連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都沒有;有的學校希望通過單一的心理課程來完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課程作為一門考試的課程,不僅不能起到其相應的作用,還加重了負擔。為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研究開展學校心理教育工程,這是簡單的對癥下藥,而是系統完備的過程。
我們中小學生如果在遇到一些心理問題,遇到一些人際交往、青春期性方面的難題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得到心理健康的指導,將會影響其自身的發展,并可能影響以后的生活。為此,我們心理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社會、教育大環境,依據學生身心特點、學校特點開展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活動,從而引導青少年學生發揮自我教育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育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為學習及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藺晨.以學生為主體,變化授課方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2009(02).
[2]張麗麗,黃泓嘉.當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對策研究:群文天地,2012(02).
[3]沈永江,王穎.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10).
[4]何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初探.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作者單位 呂梁市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