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據研究顯示,在幼兒期形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期養成的文明習慣,將會為幼兒積極情感的培養、健康人格的塑造及交往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可以發放家長調查問卷,了解幼兒文明習慣的形狀,制訂教學計劃,循序漸進的目的進行培養,在幼兒園初步探索一些文明習慣培養的方法,家園同步教育,共同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關鍵詞:幼兒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文明習慣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3~4歲是幼兒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很大,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為幼兒積極情感的培養、健康人格的塑造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將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而且三分之二都由祖父母看管,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由于過分寵愛,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出現了嬌慣任性、攻擊性行為、不會協商,特別是禮貌語言與禮貌行為很是欠缺。因此,按照我班實際情況,我重視對幼兒文明習慣的培養。
一、發放家長調查問卷,了解幼兒文明習慣的現狀
在開學初,我從文明語言、文明行為、文明習慣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從問卷調查情況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文明習慣有待進一步提高,家長也都認為培養孩子文明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問卷調查也讓我了解了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二、制訂教學計劃,循序漸進有目的進行培養
我把文明習慣培養融入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把文明禮貌教育定在班級計劃中。文明習慣的培養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月有重點安排1~2個內容,每周有計劃、教師心中有目的,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孩子。比如,剛開學孩子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開學初我把重點落在,會向老師和同伴“問好”,“說再見”等。在學期末孩子對同伴初步熟悉,已有初步的交往行為,這時就要教會孩子交往的文明用語,如:“請你幫幫我好嗎”?等等。
三、在幼兒園初步積累一些文明習慣培養的方法
1.通過教師自身示范,讓幼兒體驗和感知文明習慣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孩子學習的能力基本還是以模仿為主。在午間散步時,看到別的班的孩子們,我會主動地說:“某某老師好,某某班小朋友好。”在擺放教玩具時,我有意識地整理歸納好,并輕輕放回原處。
2.結合各類語言活動,讓幼兒產生文明習慣的意識
我把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滲透在當前教學中。如,在故事活動《胖熊吹氣球》,我會提問,胖熊的氣球都給好朋友了,好朋友會怎么做呢?讓孩子了解,好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平時我也會用形象的兒歌引導孩子遵守秩序,比如,在排隊時我會說:“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搶先,不落后,這樣才是好寶寶。”
3.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自覺遵守文明習慣
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孩子們好動愛奔跑,我在地上貼了幾個“小烏龜”,孩子們看到后就會停下腳步慢慢走。我還在班級墻面上開設了“小星星亮晶晶”的專欄,根據孩子們的行為表現每月進行評比:微笑星、文明星、禮貌星等。
4.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養成良好文明習慣
幼兒都喜歡玩角色游戲,特別是小班的幼兒。比如: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戲中,我經常會作為客人參與幼兒的游戲,在我敲門后,幼兒扮演的“爸爸、媽媽”通常會熱情地幫我開門,還會說:“請坐!請喝茶!”
5.通過隨機教育,鞏固幼兒的文明習慣
幼兒良好文明習慣在形成過程中常出現反復,因此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練習和鞏固的。小班孩子的記憶是瞬時記憶,有時孩子出現不文明的行為時,如果你過一段時間再和他們說,他們已經忘記前面做的事了,因此教師的隨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小花園里,發現孩子有拔草的行為,我會馬上進行教育說:“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如果拔草,它會很痛的,我們要愛護小草,給它澆澆水讓它快快長大。”教師的隨機教育會讓孩子文明的行為得到強化和鞏固。
四、家園同步教育,共同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去別人家做客時,家長要主動和客人打招呼。乘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等。只有做到家園同步教育,才能使幼兒文明的習慣得以不斷強化。
文明習慣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使幼兒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 上海市徐匯區徐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