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對英語聽力教學的不斷重視,人們對聽力評講課的研究熱情也不斷高漲,但在實際的聽力評講過程中也遭遇了諸多的問題與困惑?,F擬立足課堂教學,通過行動研究對聽力評講課進行實驗探索,并力求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聽力教學;評講課;行動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前的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困惑:時間不夠、聽課時不專注、心里緊張跟不上錄音、材料太難、不會捕捉關鍵的信息、不會有效預測、不能及時進行檢查等等。特別是許多教師在聽力評講時方法老套,常常把20分鐘的磁帶再聽一遍,有時在中途隨意停下來,不時地插入零碎的評講,缺乏系統思考和科學規范的操作手段。因而在這種課上,雖然花費時間很多,但收效不大。學生明顯缺乏興趣,情緒低落,主動參與意識薄弱,他們往往只關注正確答案,嚴重忽略過程性的傾聽與理解,尤其不會深入探究答案的真正來源。因而,如何改進目前這一狀況,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聽力資源,如何高效地利用課堂寶貴的時間以及如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聽力評講課?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困擾一線英語教師的難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須要依靠每位英語教師勇敢去直面并積極努力地去探索和解決。
我校英語組全體教師針對以上所呈現的聽力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在學校教科室的帶動下,依托市教研室英語教研員的技術指導,從2012年2月開始,成立了專題行動研究小組,在市級課題《信息技術支持下改進聽力評講的行動研究》的統領下,積極而穩步地開展這項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而逐步在全校英語教師中進行推廣。
二、制訂行動計劃
行動研究小組的全體成員立足課堂,積極研究和探索聽力評講課的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方法,通過反復論證和不斷實踐,逐步形成基本的聽力評講課的框架與結構,以下呈現的就是這種基本模式的主要內容。
(一)評講前
1.教師進行錯誤率統計(利用計算機),決定重點評講的題目,錯誤率可以控制在30%以內;
2.選擇準備重聽題目的材料(先錄制或利用數碼設備等);
3.教師分析預測學生出錯的可能原因;
4.設計有針對性的同一情景的新問題。
(二)評講中
5.分階段進行適當的解題方法指導(可行的方法附后);
6.錯誤率高的題目要重做一遍或若干遍;
7.請學生分析所選答案,教師或其他學生互動點評;
8.選擇兩次錯誤率高的聽力材料,利用預設的新題目再進行深化訓練。
(三)評講后
9.學生采用本節課所獲得的技巧完成課后相關的聽力練習;
10.指導學生分析自己的錯誤,調整自我解題策略(也可與教師共同商討)。
三、具體實施計劃
1.本組成員于2012年2月~5月(共計四個月,每周一節,至少10節/次)開始進行有計劃的實驗和實施;
2.對實施情況、學生反饋和教師感受做盡可能詳盡的過程性記載;
3.提出即時修改(并通過網絡與其他組員進行共享和商量);
4.2012年6月~9月進行反思,并在9月份對所做的改進行動計劃進行再實施,9月底前形成階段性書面報告;
5.2012年9月至今在校內外開設交流和展示的公開課,并將形成的課堂基本模式在全市英語聽力評價課中進行推廣,最后將于2013年12月對市級課題《信息技術支持下改進聽力評講的行動研究》進行結題。
附:聽力解題方法指導
1.營造寬松的氛圍,調適緊張的情緒。
2.安排學生試聽材料——提醒學生進入充分的預聽狀態。
3.指導學生閱讀分析題干和選項:
a.劃出/總結keywords:WHAT/WHERE/HOW/WHO/WHEN/WHY;RELATIONSHIP etc.
b.比較選項,找出差別,做好標記。
c.科學合理地預測可能的答案。
4.聽力中如何篩選信息——根據先前的分析,判斷什么是重要信息,進行有效捕捉,在試卷的空白相關處作適當的記錄。
5.如何作判斷——處理信息:(1)數字運算;(2)推理(語調和語氣、關聯詞、關鍵詞等);(3)知識遷移。
6.及時根據相關信息進行回復檢查,糾正明顯的錯誤,以充分提高聽力題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楊惠中.怎樣提高英語聽說能力[J].外語界,2008(1):7-10.
[2]毛立群,劉自中.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與課堂教學模式的芻議[J].中美英語教學,2006(6):1-4.
[3]Rost,M.L2 Listening. In E. Hinkel(Ed.),Hand 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Mahwah,NJ:L .Erlbaum Associates.20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花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