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體育教師,在學生考試前的一個月經常與學生“不辭而別”,為其他文化課的老師騰出時間備考。從學生方面看,學生考前處于一種極度的焦慮狀態,因此,體育教師不應過早地退出“備考”的舞臺,而應發揮特長,幫助學生調整考前心態,幫助學生減緩壓力,使學生考試能夠進入最佳狀態,為學生交出滿意的答卷助一臂之力。從學生考前狀況和體育實際出發,結合相關理論,設計教學,達到幫助學生適度調適的目的。
關鍵詞:考前焦慮;心理調適;焦慮歸因;羽毛球基本步法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考生免不了會緊張和擔憂,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決定著高三學生的命運。所以,他們在考前心理壓力過重,焦慮情緒高漲。身體表現出各種不適,頭痛,肩部、背部及胸部的疼痛,吞咽困難,胃部痙攣,四肢發抖和無力等等,寢食難安,不能專心讀書,頭腦一片空白,這些都會對考試成績產生不良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考試焦慮是人由于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境的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根據有關調查表明,中學生中具有中、高焦慮的學生高達40%以上。因此,有效和有策略地改善中學生考前焦慮,是教師備考過程中需要正視的問題。
1.考前焦慮歸因分析
來自外界的考前壓力。包括教師、家長的期望值方面的壓力和同學之間相互競爭的壓力。
來自自身的考前壓力。自我期望;自我暗示;自信不足;自我面子;自我苛求;自我意志薄弱;學習方法不當;應試技能差。夢想一舉成名,而又力不從心,緊張焦慮的心態油然而生。自我暗示壓力來自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強的學生,強迫自己學習,下決心考重點大學,否則心理不平衡,沒面子。學習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學習計劃。缺乏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不能有效地自我調節。面對高考這樣重要的考試,心理緊張。
2.考前焦慮調適
來自外界的考前調適策略。學校心理室和教師采用自我認知矯正方法,依據當代一些著名的認知療法,考前心理困擾是一種綜合性的不適應反應;聘請心理學專家輔導學生,給學生心理壓力松綁;開展心理訓練活動,每天拿出10~15分鐘的時間進行方法操練。家長要有接受現實的心理,擁有平常心、平和心和平安心。家長應以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航標,引導孩子全面發展。
二、相關的理論
1.焦慮
焦慮是人類心理失調的最主要和最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體驗過的情感。焦慮不僅是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的主要成分,而且是其他主要的情緒障礙如抑郁、自我挫敗、敵對情緒等的成分之一。心理學研究指出,考試焦慮與考試成績間存在著負向的關系,即考試焦慮對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起消極作用。
2.測驗焦慮
測驗焦慮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興起的研究課題,是指當被試知道自己的任務活動結果將被評價時進行此項活動所產生的緊張情緒,是測驗狀態下焦慮水平上的個人差異,是一種情境特定化(situation-specific)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測驗焦慮有兩個成分:擔憂(worry認知的成分)和情緒(emotion生理的成分)。
3.羽毛球步法
步法是由幾個單一步子組成的在場上移動的方法,每一組步法一般都是從球場中心位置開始,按移動方向有上網步法、后退步法和兩側步法以及起跳騰空步法等。步法學習的基礎是單一步法,單一步法有墊步、并步、交叉步、小碎步、蹬轉步、蹬跨步、騰跳步等步法,熟練掌握這些基礎步法后才能將這些單一步法組合成上網、后場、兩側等組合步法。
三、羽毛球基本步法調適焦慮功效
由以上看出,教師很重視考前焦慮的調適,往往把體育教師排除在外。每年高考或中考前,讓體育教師提早退出“備考”。一般性的考前焦慮歸因分析和調適的總體特點是:方法比較抽象和籠統,即使比較方便進行操作也不便于學生堅持,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是為了調節心理而有意進行的。學生的參與面和參與度不是很廣泛。
1.理論與實踐結合制訂時間表
羽毛球的運動量和特點在步法教學時應先學習單一步法,再學習組合步法,教學應當遵循從慢到快、從易到難的原則。比如多練習較簡單的并步、墊步、小碎步及蹬跨步,這些單一步法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在我國,各級各類的中學在中考、高考前的普遍做法是“題海戰術”“疲勞操練”,而我們知道這樣做會搞得學生頭暈目眩、筋疲力盡、心煩意亂。國外研究考試焦慮的心理學家認為,學校對考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應該積極倡導。
2.羽毛球高遠球一周訓練調適
首先架拍,讓學生相互檢查自己的動作。在手臂自然伸直時(稍有一些屈),應用“抽鞭”動作把球“彈”出。以肩為軸,通過大臂帶動前臂,最后“閃”動手腕擊球;擊球剎那產生“爆發力”。分原地和起跳兩種。左肩稍側一些對網,不能完全對網,重心在右腳上,右腳約45度角指向邊線,手腕、拍面稍內旋,拍面平行正對網,兩眼注視來球。擊球時上臂后引,肘關節上提,球拍后引到頭部,自然伸腕(拳心朝上),后腳蹬地、轉體收腹的協調用力下,以肩為軸,在手臂伸直的最高點擊球。擊球前一定要放松,擊時突然握緊。擊球后,稍收一下,力量完全卸掉,然后持拍手臂慣性往前下方揮動并收拍到體前,不制動。
3.羽毛球教學中調適要領方式
學生對規范動作有清晰的表象,需要教師多角度分析示范,多指導,多糾正,達到借助羽毛球練習的平臺多安慰學生,讓學生投入練習,忘掉考試的煩惱和焦慮。
組織方式可以使兩人一組“一發一擊”。首先是原地擊高遠球,熟練掌握技術后,對擊高遠球練習。教師喂球,學生先在后場原地擊高遠球,逐步提高要求到起跳完成動作,最后讓練習者由接發球站位開始,移動到位接球。定點和不定點的兩人對練擊高遠球練習,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熟練地掌握原地和移動擊高遠球的動作技術。學生兩人一組,正手擊高遠球練習。可以先練習擊直線、對角線高遠球,熟練掌握后,可進行“一點打二點”和“兩點打一點”等練習。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向教師奉獻了一份珍貴的禮物,即教師對學生的信任、關心、激勵等因素構成的期待心理所引起的學生的思想行為的變化,朝著教師期待的方向發展。換句話,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考試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真誠的期待,如對學生講“寬心話”,特別對于那些缺乏信心、擔心考不好、心理壓力很大的學生,更要多講些“寬心話”。用積極的歸因模式表達是: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強對成功的期望—愿意從事有成就的任務;失敗—缺乏努力—內疚—相對的對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堅持從事有成就的任務。只要堅持,定會對自信心及學習成績產生良好的影響。用體育教師的一切耐心和信心,慢慢地陪著學生,像春天的細雨無聲地滋潤學生的心扉,使其自信、蓬勃、健康、快樂地步入考場。
參考文獻:
[1]陳蓉輝.考試焦慮的心理成因探析及其調適對策[J].吉林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1(5).
[2]李卓,朱霞,劉祥.高三學生高考前焦慮狀態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4).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