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自身大學物理教學實踐,詳細闡述了將物理學史引入大學物理理論教學的有益之處,對提高大學物理理論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大學物理理論教學;物理學史;長效作用
大學物理課程是理工科非物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一門基礎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素質,從而為學生提供今后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基礎。而物理學史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物理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外,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學生可以培養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因此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加入相關物理學史的內容,對改變學生以往將大學物理課程看作一門孤立的課,而不是一種認證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知識和發現科學知識的方法有著很大的幫助。
一、在教學中引入物理教學的好處
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物理學史的內容,很有好處。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講授大學物理理論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遇到由于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學生厭倦學習等一系列問題,而在教學過程中刻意引入相關知識物理學史介紹,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體系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并能在今后為我所用,激發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2.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領悟
從1901年至今的100多年間,有近200余位物理學家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將相關史料引進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相關理論的產生、發展、驗證和形成的過程,還能把相關理論知識連成網絡,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正如物理學家丁肇中博士所說“物理學是從物理實驗中產生的”。
3.修正錯誤認識
通過講授相關物理史料,可以糾正學生以往認識上的錯誤。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并不是因為牛頓“蘋果落地”而發現的;伽利略也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落體實驗……通過修正這些錯誤的認識,既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改變長期以來學生認為物理學枯燥的不好印象。
二、將物理學史引入教學過程的長效作用
另外,從學習這一貫穿人一生的行為來看,將物理學史引入教學過程還有一些長效作用。
1.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作為在校大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時期,沒有成熟。通過講授相關物理學史料,讓學生了解科學大師們對科學的執著,甘愿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可以給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長遠的影響。
2.提升人的文化素質
通過引入物理學史,可以使大學物理課堂變得生動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程過程中采取相似模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科學審美觀
物理學的美是深邃的、簡潔的,它的美體現在基本物理定律等的簡潔和普適性。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借助歷史上科學大師們崇尚科學美的思想和創造實踐,可以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本質的同一,最終影響學生對科學審美觀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大學物理理論教學過程中引入物理學史,短期來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長期來說可以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審美都有長遠的影響。所以,在大學物理理論教學過程中引入物理學史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東北電力大學理學院大學物理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