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長輩對下一代實施的綜合性教育,既是搖籃教育,又是終生教育。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近年來,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家庭教育;情感;把握
一、“隔代人”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
我班有這樣的學生,父母離異后,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或是姥姥家,“隔代人”覺得孩子可憐,父母也不在身邊,于是,“隔代人”的生活都以孩子為“中心”。記得我班學生趙妍同學不愛上學,她的爺爺就給我打電話說:老師,孩子病了,需請假一天。怎么辦?爺爺請假了,給假吧??墒堑诙?,爺爺又打電話說:老師,孩子的病沒好,得再請一天假。又請一天假?我撥通了趙妍同學媽媽的電話,讓她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結果是孩子根本沒生病,而是不愛上學,爺爺拗不過她,只好找了個理由打電話請假?!案舸恕蹦欠N“特別的愛”,會給孩子養成許多的不良行為習慣和認知誤差。由于父母離異,孩子無人管,也正是基于家庭缺乏關愛,使一些學生的性格變態,心靈陰暗,一些孩子脫離家庭監管,經常夜不歸宿,行為失控。
我班還有名學生叫張月,父母離異后,她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又各自組建了家庭。張月的姥姥家里人口很多,除了姥姥、姥爺外,還有舅舅家三口人,姥姥要看舅舅家的孩子,無暇照顧她,導致張月的性格古怪,情商很低,整天與她的電子書為伴,和同學們相處得并不融洽,而張月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居然編出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說她曾經出過車禍,是她的一個好朋友救了她,她的好朋友倒在了血泊中,當她抱起她的好朋友時問她“你為什么要救我”時,她的朋友說:“只因為是你?!笨吹竭@里是不是有點看小說、看電視劇的感覺,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事發生。為什么會有這種事情發生,父母是不是應該關注一下孩子?
二、被忽視的“點點滴滴”
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我班陳曦同學“頂嘴”現象經常出現,明明自己做錯了,可是只要老師或同學們一說,她肯定會有一百個理由和老師或同學爭辯,不分場合和地點,同學們都對她這一行為非常反感,不僅如此,據同學們反映:她給她的媽媽打電話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并且每次打電話都是不耐煩地、沒好氣地、大吵大嚷地說話,這種行為不能不說她不愛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不說她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都跑到哪里去了?也許,在她的心目中,或許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陳曦同學的身上還缺乏主人翁責任感。班級大掃除時,她總是拎著抹布溜邊,對集體的事漠不關心;對損害別人利益的事無動于衷,在她的心中只有“我”的利益。難怪她在學校會有這樣的表現,這不就是家庭教育的嚴不入格嗎?家長針對孩子的“頂嘴”“不尊重老人”“自私”怎么能聽之任之呢?怎能不進行教育呢?
三、把握不好教育的尺度
生活中我們還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說教育孩子,我就是奉行那句話:棍棒出孝子,恩養無義兒。打他,也是為他好,要知道養不教,父之過!”這是李林家長的一段話,殊不知,越打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越打孩子他就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
我班的李林同學也是名父母離異的孩子,跟著父親生活在一起,父親對她管教甚是嚴格,只要犯錯誤,肯定是一頓揍。這樣嚴格的家庭是不是能教育出非常優秀的孩子呢?回答是否定的。李林同學整天謊話連篇,用一個謊話來掩蓋一個錯誤,再用一個謊話來掩蓋另一個謊話,她說謊話的目的是什么呢?顯而易見——怕挨揍。記得有一次,她沒上晚自習出去玩了,被學校查出曠晚自習后,我找她了解情況,她說她那晚生病了,到醫院去打針了,還伸出打針的手讓我看,由此來證明她沒說謊。我說:“那好吧,領我上你昨晚看病的醫院,找到給你看病的醫生,我要讓他開個診斷來證明你昨晚的去處?!甭犖疫@么一說,她驚慌地一再推辭,看到她的反應,我知道這里一定有問題,經過多方的調查得知,她曠晚自習那天晚上根本沒上醫院。讀到這里你肯定要問:那她手上的針眼哪來的?結果是她自己用針扎上去的。她總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千萬別告訴我爸,我爸會打死我的。”棍棒下真的能出孝子嗎?真的能出好孩子嗎?家長的教育是不是有些偏差?沒有注重到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撒謊是她從小養成的習慣,撒謊的原因就是犯錯誤就要挨打。
離異家庭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關系著民族希望和國家發展的大事,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要想消除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怪狀,亟待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