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總人口68萬,其中鄉鎮人口51萬;全市有農村小學230所,有完小174所(其中鄉鎮中心小學16所),教學點62個(其中一師一校教學點44個);全市農村小學生43732人,完小學生42006人(其中鄉鎮中心小學學生11658人),教學點小學生1726人(其中一師一校小學生329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及原因
1.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方面
困難和問題:農村教育網點過于分散,辦學規模太小。如我市44個教學點,學生人數329人,每個教學點平均不超過8人,造成教育成本增高,資金、基礎設施浪費嚴重。原因:人口自然出生率持續降低,城鎮化進程加快。
2.教育教學方面
困難和問題: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普遍較差,難以推進素質教育。原因:辦學條件差,師資年齡老化、學科不配套、學歷較低、教學理念陳舊,信息化教學設備設施欠缺,留守生占有相當比重,學生學習習慣及行為習慣存在偏差。
3.學生學習生活狀況等方面
困難和問題:大部分學生僅能學習教師傳授的書本知識,知識面狹窄,綜合素質不高;小學寄宿條件非常欠缺,全市沒有一輛接送學生的校車,有的學生上下學路程甚至有30來華里,學生在校課余活動不多。原因:資金投入不足,辦學條件難以保障學生在校的學習、住宿、吃飯等基本需要。
4.學校教育環境方面
困難和問題:農村小學特別是村小、教學點校園文化建設滯后,育人環境不佳;鄉鎮、村委支持學校發展、優化學校外部環境力度不大,鄉鎮中小學辦學中征用土地、保學控流、危房改造、學校利益維護等問題不能充分得到鄉鎮的支持。原因:學校辦學經費緊張,校園環境建設投入不足;實行“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后,發展義務教育的責任上移,鄉鎮財政體制改革使鄉鎮可用資金不足,鄉、村兩級辦學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建議
1.統籌城鄉發展要把統籌城鄉教育作為首要工程
一是認真落實教育發展“三個優先”,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二是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教育技術裝備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2.保障教育經費投入
依法落實教育經費投入“三個增長”的規定,年初預算、預算執行和年終決算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撥款的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并使在校學生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作者單位 江西省瑞金市黃柏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