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愉快教學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必須擁有奉獻的品格、敬業的精神,尊重熱愛學生,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提問和教法,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鼓勵,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愉快教學的理想境界。
關鍵詞:激趣愛生;參與引導;愉快教學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論語》中對愉快教學認識的最早記載。筆者認為,“愉快教學”就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知識,獲取成功的快樂,在愉快中求得發展的教學。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愉快教學”呢?
一、巧設導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飽含深情、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在學習這課時我抓住了標題中的“秋”字設計如下導語,為學生創設一個悲涼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如下:
“秋像一本耐人尋味的書,不管什么時候讀,都會別有情味。有人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日里,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秋風中,杜甫讀到的是悲涼。秋雨中,柳永讀到的是凄苦。秋夜里,李后主讀到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等。那么郁達夫筆下的故都之秋又是怎樣一番情致呢?讓我們進入作品盡情品味吧。”
這樣的導語設計,為學生愉快學習創設了情境,并且潛移默化地把文章的重點滲透給學生,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使之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狀態,投入愉快的學習之中。
二、熱愛學生,共同參與,引導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愛學生,這是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不管在什么場合,教師都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韓愈也曾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愿、自主地學習,并樂于請教,愉快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后,進行“如何采訪”的作文指導課時,我是這樣指導的:
《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講述了三個小故事,請大家說一說哪三個故事。學生回答后教師抓住其中一個故事“防空洞中的采訪”,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記者與被采訪者,先在小組中進行演練,之后小組推薦展示,學生展示后教師及時評價及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現在你們都是記者,采訪班級里任意一位同學,也可以采訪老師,具體怎樣采訪,采訪哪些內容,一會兒我們還要現場直播,請各位記者總結后展示給大家。成為記者的各位學生都像接受了一份神圣的任務一樣積極活動起來,有的采訪同學,請教學習方法;有的采訪老師,咨詢生活煩惱,教室里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教師尊重熱愛學生,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注重引導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最后輕松地總結出采訪的要素,愉快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調控節奏,媒體配合,重視課外
教學節奏是愉快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節奏,要善于在學生疲勞時設計精彩的提問,或舉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加快節奏,形成教學小高潮,讓學生興奮起來。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有節奏感,做到快慢適度,疏密相間,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給人以無窮美感。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興趣,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
多種教學媒體和諧配合。語文課堂上利用電教設備、音像、掛圖等現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下進行有效學習。實踐證明,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尤其是電教媒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可以讓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興奮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中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在學習溫庭筠的《菩薩蠻》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觀看《甄嬛傳》中相關視頻,把學生引入纏綿、哀怨的情境之中,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本首詞的理解。多媒體的靈活運用將會給中學語文愉快教學帶來勃勃生機。
總而言之,愉快教學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有奉獻的品格、強烈的敬業精神,尊重熱愛學生,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提問和教法,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鼓勵,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愉快教學的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