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全面推進,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繪畫水平的不斷提升,進而開展連環畫創作教學;教學中引導幼兒多欣賞各種連環畫,積累知識經驗,多途徑提升繪制連環畫水平,探索出適合幼兒學習連環畫的新模式,促進了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連環畫;創作
幼兒連環畫創作是幼兒繪畫的一種形式,它是幼兒通過用多幅連續的畫面表達或記錄一個故事或某些事件的發生的全過程;也可以是兒童通過聽、看、講故事等,經過大腦思考產生構思、想象、創造再現出來的一種兒童繪畫語言符號。幼兒連環畫創作的選材廣泛,每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理解,產生不同的繪畫形式。本文結合自己日常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指導幼兒順利地完成連環畫創作,以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多欣賞,積累知識經驗
要想進行連環畫創作,首先必須鼓勵引導幼兒多欣賞,不斷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因為在幼兒的世界里,當他們的認知達到一定的水平后,他們的思維也跟著豐富了起來,對繪畫的理解也逐漸加深,這有助于他們更順利地運用最喜歡的繪畫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1.多欣賞各種連環畫,開闊幼兒的視野
目前大多數幼兒閱讀的書籍是以連環畫的形式來進行表現的。連環畫的表達形式對幼兒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它在表現方式上既有傳統的中國畫、剪紙的表現形式,又有通過線描畫、色彩畫、版畫等來表達的。其精美的畫面也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的眼球,能巧妙地融入各種時間、空間、人、景、物等,成為一幅幅豐富而生動的畫面。這讓幼兒一接觸到連環畫,就會愛不釋手,恨不得一口氣看完。興趣加快知識的積累。幼兒通過對各種各樣的圖文并茂的藝術作品的翻閱和欣賞,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經驗,也提升了他們對美的事物的關注,增進了他們對各種藝術形式的了解和認知。總之,幼兒接觸的連環畫越多,就會對創作連環畫有更大的興趣和信心。
2.結合環境,感受連環畫的美
在幼兒園活動室環境的布置中,我們可以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的連環畫,把連環畫中的故事人物和情境運用在環境布置中,讓幼兒在每天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加深對連環畫的記憶,進而更深刻地感受連環畫的真諦。如,我們將《西游記》當中一些精彩的畫面張貼在大班的走廊上、布置在活動室的圖書區等,讓幼兒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連環畫的魅力,讓幼兒仿佛置身于富有美感和內涵的連
環畫之中。環境促進認知和創作。這樣幼兒自然而然地能將連環畫中優秀的藝術手法融會貫通到自己的創作中。
二、多途徑提升繪制連環畫水平
連環畫的創作對于幼兒來講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運用多種途徑讓幼兒繪制的連環畫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并在有效的評價中提高幼兒繪制連環畫的能力。
1.關注日常生活,豐富連環畫的內容
幼兒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充分挖掘各項活動中的有效資源,來豐富幼兒的繪畫內容,讓幼兒在真切的感受中發揮想象力,促使連環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比如,幼兒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圍繞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展開活動。有圍繞節日而展開的活動——《元宵節真熱鬧》《一起過端午節》《快樂的六一》等,這些活動一般會通過引導幼兒看一看相關影像資料、說一說自己過節日的方式、模仿節日玩游戲、制作等環節,發散幼兒的思維,為連環畫創作提供繪畫素材,引導幼兒明確創作主題、選擇側重點進行構圖等,從而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現簡單情境的能力。幼兒是天生的畫家,也總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感受,畫出自己眼中的故事,講自己畫中的故事。還有在《小記者》《娃娃家》《參觀超市》等活動中,通過采訪、角色體驗等環節,讓幼兒體驗到不同的職業,以及不同職業的一天等,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感受、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待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題為《我是×××》《×××的一天》的連環畫創作活動,鼓勵幼兒將自己體驗社會角色或觀察到社會角色的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以連環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實踐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到連環畫創作的成就感。
2.以故事為媒介,提高幼兒創編連環畫的能力
連環畫往往會圍繞某一個故事情節而展開,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在創作連環畫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熟悉的故事內容,從連環畫的畫面入手,啟發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改變來變換畫面。在這樣一次次的創編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和布局畫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故事《拔蘿卜》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大蘿卜成熟”的畫面時,啟發幼兒思考老爺爺可以用什么辦法讓蘿卜長得更大、更快,在拔蘿卜之前需要準備哪些工具,拔的過程中的不同姿態的展現及拔出蘿卜之后他們會做些什么事情等場景。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種蘿卜的艱辛、拔蘿卜的期待和收獲蘿卜的喜悅,體驗到了不同的情緒、情感。在創編連環畫的過程中,幼兒是認真的、快樂的,我們教師也從幼兒的作品中看到了幼兒的智慧與創造力。因此,通過教師豐富生動的故事引導和啟發,幼兒就能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連環畫”畫面。
3.借助主題活動,理解連環畫創作的順序性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之一,通過主題活動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有個系統的認識。所以,教師會根據事物發生過程的前后順序來幫助幼兒理解主題內容。教師要善于利用主題活動中有用的元素,通過相關聯的內容,讓幼兒感受到事情發生的連續性,從而更好地掌握連環畫的創作。如,主題活動“我畢業了”活動教學中,我們一般先和幼兒一起參觀小學、整理書包等,再讓幼兒唱畢業歌、制作通訊錄、畢業禮物等,讓幼兒在連環畫創作的時候注意到事物發展的順序性。
4.運用現代化手段,提升幼兒連環畫創作的表現能力
我們要幫助幼兒提高連環畫創作水平,首先得讓幼兒知道不但繪畫的作畫材料是多種多樣的,而且表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幼兒創作的人、景、物也應是千變萬化的,特別是人物和動物要有各種不同的動態。于是我們借助現代化手段,運用動畫課件的形式,使幼兒感受到事物的各個部分都是可以不斷變化的,讓幼兒觀看課件進行模仿、練習。通過這種形式,幼兒就能夠很快地掌握如何表現人物、動物的各種動態,使畫面生動起來。經過這樣反復的學習,幼兒的頭腦中就有了多種形狀組合的積累,逐漸形成了在連環畫過程中,完成臨摹到創作這一關鍵的飛躍。
5.多元的評價,多方面促進幼兒創作能力的提高
有教育活動,就應該有評價環節。在連環畫創作后的交流評價中,我們會先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討論,我們總是讓幼兒先說說自己的作品,再說說同伴的作品。同樣的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幼兒眼中的感受和理解就不一樣,同伴之間的評價也有助于幼兒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和小結。我們也會鼓勵幼兒在家長來園接時,主動地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爸爸、媽媽、叔叔、阿姨聽,并聽取他們的評價意見。通過這樣多元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幼兒在認清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不斷修改,產生新的作品,逐漸成為創造性地編制連環畫的能手,同時還能對他人的作品給出自己的意見,真正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實現了同步前進。
總之,對于連環畫創作的指導方法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努力探索、實踐,從而尋求出更加適合幼兒學習連環畫的新途徑,達到真正提升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玉蘭.幼兒藝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01.
[2]張虹.新綱要新實踐[C].新時代教育出版社,2003-09.
[3]孔起英.給幼兒園老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1.
[4]李莉.幼兒繪畫教學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貴州教育,2009(11).
(作者單位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