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提倡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課程改革后的課堂教學與傳統教育相比較而言,具有以下突出特點:管理方式發生改變;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生改變;教學輔助手段發生改變。
關鍵詞:引導;民主;和諧;自主學習;多媒體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
育教學模式、方法,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總之,與傳統教育相比較,具有如下突出特點:
一、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方式發生改變
新課改提倡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引導者,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動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靈活性很大,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并且課堂氣氛民主、和諧,教師由傳授知識向引導學生發展轉變,不再是從外部強制地灌輸知識,讓學生原封不動地“克隆”所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走向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生改變
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基地,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多為學生提供觀察、探索、合作的機會。學生只有在教師的目標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會知識獲得的過程,才能滿足他們的成功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絕對不能把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取代和剝奪了,否則,學生無法進步和發展,更扼殺了他們的創新想法。因此,教學中應盡量多為學生創造參與學習的機會和空間,留有余地,學生才會更有潛力,更有發展,這也就是說要增強學生間的橫向交流,充分關注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中,幾十個學生被動地跟隨教師預設好的思路進行學習,教師問,學生答,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創新。新課改環境下,鼓勵學生多多交流,教師努力創設交流機會,使一些原本需要教師講解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中得到解決。
三、教學輔助手段發生改變
傳統教學中,一名教師、三尺講臺、一塊黑板、一根粉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而今,實物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進入了我們的課堂,從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生動、直觀地再現所學知識,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學生樂于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優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運用,拓寬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教學質量。
以上是我所發現的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最突出的特點,相信,教師只要轉變理念,改變方法,一定會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嶺縣雙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