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和教師間的交流和溝通是保持家園合一實施教育的良好條件。為了保證溝通順利地進行,作為老師,要耐心傾聽每位家長的敘述,合理分析家長提出的問題,并力求以最快的效率解決家長反映的問題,確保家園工作和諧、順利地開展。
關鍵詞:交流;分析;合作
隨著農村幼兒家長素質的逐步提高,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而幼兒園又是個相對比較開放的場所,家長直接接觸老師的機會和時間都比較多,應該如何有效地做好家長工作呢?我通過多年的觀察、實踐,得到了以下兩點啟發,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微笑接待,拉近彼此的距離
很多人這樣認為: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能力的培養者,他所承擔的最主要的任務是面向自己的學生(幼兒)學有所成。許多老師將自身和班級發展的目光牢牢鎖定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這些老師很少與家長進行主動的交流和溝通,這樣的老師會給家長留下“冷酷”的印象。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老師是不易接近的,同時在心底會默默感嘆和猜測,感嘆孩子怎么這么不幸,分在這樣的班級中,猜測的是,老師是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會對我冷若冰霜。由此看來,當老師隨意的一個表情呈現在家長的眼里時會很大程度上左右家長的心情。因為在此刻老師就不僅僅屬于自己一個人,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和家長的心情。所以,老師要以微笑相迎,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老師的微笑和接納會燃起家長與老師溝通的信心和決心,使得溝通達到滿
意的效果。所以,老師要盡快轉變“唯我為上”的意識,而應該將目光轉向教育的支持方——家長,要學會敏感地從家長身上捕捉到最新的信息,積極主動地與家長交流孩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雙方協調一致,才能將教育落到實處。
二、奏好家長接待三部曲——耐心傾聽、合理分析、高效解決
家長往往利用孩子入園、離園的時候與老師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而每個家長的性格和溝通方式又不同,所以接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要想應對自如,令每個談話的家長心服口服,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如何組織好與家長的每一次談話,如何把握好談話的內容,讓自己處在主動的位置,我覺得要做到:耐心傾聽、合理分析、高效解決。
1.耐心傾聽
一個敘述者最渴望的是別人能夠認真地、安靜地聽他敘述,等他把心中的郁悶和不快和盤托出之后,他的心情就會豁然開朗。有了這份恬淡的心情,交流就會顯得順暢。所以,作為老師,首先應當耐心傾聽家長的講述,其實,在老師表現出耐心傾聽的過程中,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矛盾就在悄悄地緩解中,反之,則矛盾升級。記得有一次,我班一個孩子的新書包被人剪破了,第二天,他媽媽就來追問和傾訴,當時神情十分嚴肅,我十分耐心地聽她傾訴,期間還時不時地點頭表示理解和歉意,當她一股腦講完了,反而露出了笑容。又有一次,有個班的孩子在幼兒園丟了新買的水彩筆,他媽媽很著急也很生氣,第二天找老師詢問,可老師卻只管忙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認真地傾聽,她一氣之下就找到了園長,向園長反映老師的態度。這樣一來,小事就變成了大事。
2合理分析
當家長與老師交流時,總是希望從老師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了解一些情況,那么,當老師聽完家長的詢問、講述等情況之后,應該針對家長提到的情況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以專業的眼光和簡潔的語言視不同水平的家長給予合適的、真實的回復,讓每個家長能從簡短的交談中得到理想的反饋。老師需要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并及時地從家長的言行中捕捉到相關的信息,準確地給予分析和回應,使得溝通工作順利進行。
3.高效解決
家長向老師反映的關于孩子的事情是多種多樣的,老師要針對不同性質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別對待,這里所要闡述的一種情況是老師在接待家長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而且容易忽視的情況,如,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了;孩子的文具丟了,衣服找不到了、凳子破了諸如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的情況。那么,老師該如何應答呢?首先當然要調查清楚,如果情況屬實,則應該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徹底將問題解決,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給家長答復。許多事情,在老師看來是小事,可在孩子、家長看來卻是大事。比如,有個老師處理這方面問題的能力極強,就受到家長的一致肯定。
我們常說:教育是一門藝術,而家長工作更是一門精湛的學
問,需要我們細細琢磨,慢慢品味,從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更新,才能將這門學問做深、做透。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縣漓渚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