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個性”“創新”是個性化文章的內容的基本組成。學生要敢于推陳出新,養成獨立的思考習慣,同時對于事物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具有自己個性的作文。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走進生活,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發生在他們周圍的事情以及生活在他們周圍的人進行關注和思考。因此,如何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已經成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一大課題,提高學生寫作的個性化水平更是其中的重點。
關鍵詞:學生寫作;個性化的培訓;語言
好文章的寫作材料要新鮮,同時還要有豐富而個性化的語言,因此語言作為一篇文章的載體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章,一篇文章沒有良好的語言,也就無法形成一篇好作文。因此語言在寫作中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語言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個性化的語言是如何實現的呢?
一、創意的書寫語言
1.優雅
在文章的寫作時要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使文章的語言更加豐富。如果使用排比,就會使句子整齊,語言簡潔,氣勢充盈;比喻可以使抽象更加具體,推理更加形象,語言更加生動;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可以使作文的語言更加親切,鮮活靈動,文采斐然;引用的文章內容可以加強語言的文學性和文章的內涵。“你看,墻根,有春天不小心留下的綠色球衣,墻壁上,有春攀登時留下的足跡,有春野性的騎在樹杈上的印記,春特意裝飾的小號子在桐樹上格外顯眼,楊樹有春惡作劇帶來毛茸茸的昆蟲。”在這里,運用排比、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表現出春天的活潑、調皮,是典型的農村孩子眼睛里的春天,但是卻看不出一絲孩子的純真和質樸。
2.世俗化
這主要是指將民間話語(如,俗語、諺語、俚語、方言等)在文章中進行運用,這些語言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在文章中,有意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可以使文章更生動,同時對于語言的個性化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你看看我們的青林寺謎語,這是新娘的頭花——頂呱呱,不信,我會給你猜一個謎語:化兒靠水養魚蝦?化兒靠土種棉花?化兒無你我靠人?化兒跑天下靠馬?(打一字)”這個謎語使用歇后語以及宜都方言,表達了他對家鄉的自豪感和內心的欽佩,閱讀起來詼諧幽默,語言通俗易懂而且親切。
二、生活的語言就是個性化的語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媳婦雖巧,但沒有米怎么做飯,只能在爐灶周圍干著急。它更強調再巧的“家庭主婦”沒有米也不行啊。這就像學生作文,“沒有內容寫”,也就是“無米之炊”,“巧媳婦”(學生),為顯示“烹飪”(書面),就應該首先解決“米”的問題。“米”是語言,語言來源于生活,所以好文章就要來源于生活。對于學生來說,新的環境,新的伙伴關系,新校區都是學生可以說和寫的內容,大自然中的小溪潺潺流動,受驚的鳥兒在飛,接觸新鮮的青草,山腳下鮮艷的小花……等都可以作為描寫的對象,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寫好文章,眼睛到處都是文章,身邊始終圍繞語言。
三、名言增光添彩
適當地運用古老的諺語、著名詩歌、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通過語言和其他良好的協調,使文章內蘊深厚,更加有意義,并且也會很優雅,起到了能夠畫龍點睛的效果。孔子曾說:“君子善假于物。”以名言為標題、題詞,生動傳情,在文章開始時,可以起到揭示或深化主題的作用,使文章“靚起來”;為了使整個文章的語言和諧,在結尾可以使用詼諧的語言,這樣能夠更加令人難忘,從而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效果。
例如,在2012年中考的優秀作文《天才并非天材》中就引用了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天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會是生長在深林荒野的怪物,天才是生長在民眾之間的、經過長期的不斷吸收和培養才能夠成長出來的,所以民眾是天才的搖籃,沒有天才是天生的。”真正有頭腦的人都會動腦筋的,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是一件事成功的前提,通過對各種事例的借鑒和各種各樣的人協作以及
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吸取養分,才能成就自己的終極目標。
四、采用適當的修辭
例如,在2011年中考的優秀作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就這樣寫道:“魚翔于淺底,鷹擊于長空,虎在深山嘯,駝在大漠行,他們能夠達到自己生命的極致主要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斗轉星移,小橋流水,蟬吟蟲唱,古玩珍器,他們之所以能夠創造美景奇觀主要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式存在;柳影重重的釣魚臺,蟲唱鳥鳴的西山,鐘聲繞梁的潭柘寺,蘆花飛舞的池塘邊,他們享譽了美名主要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價值。”比擬修辭的使用以及排比的使用,真正達到了感人的效果,充分表達出了作者內心的感情,這樣就引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的共鳴。
參考文獻:
[1]李柱山.作文個性化,語言要先行[J].教研論壇,2011.
[2]趙桂珠.讓作文語言插上個性化的翅膀[J].寫作教學,2012.
[3]潘月芹.中學生作文個性化教學淺談[J].語文天地,2011.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博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