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實例探索出了體驗式語法教學模式。
關鍵詞:語法教學;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大家似乎都是循著同一個模式在教語法:先給學生介紹相關的規則,再舉一些例證,最后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強化訓練,特別是針對“考點”做大量的習題。這一模式,固然可以保證學生在考試中獲得比較高的分數,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是否可以將語法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體驗中掌握和運用語法規則。
很多人認為我們是根據語法規則來學習語言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中國的第一部語法著作《馬氏文通》出現在清朝末年,但中國語言在此之前已經有幾千年的發展和使用歷史。這一事實告訴我們,語法規則和結構是對人們語言使用規律的總結和歸納,我們并非是根據語法規則來使用語言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先有語言使用,后有規則,而不是相反。因此,那種認為語法教學就是規則學習的觀點和做法,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
近年來,外語教學界也對外語教學中語法的作用進行了反思。語法不再簡單等同于規則或結構,而是指導我們達到有效交際的手段和途徑。有些語言學家(如Larsen-Freeman)甚至提出了語法并非一種知識,而是并列于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第五項能力,他把這種能力稱之為語法能力(grammaring)。同其他四種能力一樣,這種能力也是在語言使用及訓練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的,而并非倚靠規則的記憶和背誦來學會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語法教學中非常注重將學生的語法學習與生活體驗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語言使用過程中去探索、感知語言的規律。這樣,語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規則或知識,而是與他們生活緊密聯系的語言體驗。
以下是我的教學中擷取的一節教學案例:
環節一:
今天教學內容是本單元的語法“V-ing的用法”,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請一個學生上講臺總結出“主語、賓語、表語、定語、伴隨狀語、補語”等6種情況,然后馬上讓學生6人小組合作,寫出6個例句,一共8組,7組分別去7面小白板上寫,其余一組直接去電腦上輸入,還有一組在白板上寫。(以便分享或者呈現問題和漏洞。)然后,師生一起分享學生自己的作品,效果很好!學生的表現超乎我的想象!以下是其中一篇:
It was raining, raining, raining, hard.
It was falling, falling, falling on the stars.
Sweet rain. Raining, raining.
Soft rain. Raining, raining.
Warm rain.Raining, raining.
Sweet, soft, warm rain, raining, raining.
Sweet, soft, warm rain,raining, raining.
Raining, raining, raining, raining.
為了激勵學生,優秀的團隊作品教師用U盤收藏,然后集中把打印,裝訂成冊,并讓學生自己設計封面,名字是“I am improving”(《我在進步》),作為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也可以在家長會展示!
環節二:
最近的重點句型:make的用法。首先,以一個“三空同一”的題導入。
■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動詞make的用法規律,呈現在白板上,(歸納法,傾向于發現性學習活動,這一題型學生很喜歡,需要注意的是:三道題的難易程度的設置,第一道如果太簡單了,后兩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啦!)然后,讓學生在課本上找現成的句子,對號入座。(歸納法和演繹法相結合)學生舉手積極,有的還在后面沒有學的課文中找到了對應的句子。(我及時表揚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
識啦!)
環節三:
趁熱打鐵,馬上話題一轉,又回到了本單元的topic上“enjoy my hobby”,讓學生獨立完成“I like ...because...”“My hobby is v-ing,because it makes me...”五分鐘后,又呈現出了很多優美的句子:”
I like apples because they keep the doctor away.
I like oranges because they taste fresh.
I like pineapples because they look interesting.
But I hate bananas because they are yellow.
(盡管這個作品與我的初衷預設不吻合,但是真的很美!我及時表揚了學生。這個作品讓我體會到當創造性受到激發時所產生的思維火花是多么美妙!)
My hobby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t makes me feel happy.
My hobby is swimming, because it makes me feel cool.
My hobby is reading, because it makes me learn much knowledge.
My hobby is running, because it makes me healthy and strong.
My hobby is traveling, because it makes me relaxed and excited.
My hobby is watching movies, because it makes me interested and moved.
My hobby is collecting four leaves clover, because it makes me
happy and lucky.
(一是作品中的句式重復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的句型結構;二是作品廣闊的想象空間幫學生打開了詞語的限制,可以讓他們自由地使用已知的單詞表達自身的想法。)
課后作業:用“make”造6個句子(三種不同句型各2個。)獨立完成。
很快,下課鈴聲響了,學生意猶未盡。我問一個英語“困難戶”同學王某:“這節課上得感覺怎么樣啊?”“爽!”我們都笑了。
本節課,我實現了:
1.通過小組合作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分享合作的意識,讓大家體會到了協調、溝通的重要性,踐行了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圍繞語法現象,創作句子,不再是干巴巴地講解語法,而是讓學生在思考和創作中去體驗和感悟語法,使語法變得不再生硬呆板,創作過程讓學生對語法有了親近感,這個過程本身就成了語法和學生心靈之間的對話與釋放:一是詩中的重復句式可以幫助學生牢記重點的句型結構;二是詩廣闊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打破了單個詞語的枯燥感,讓他們自由地使用已知單詞去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把學生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來,讓大家欣賞和朗讀,甚至印成紙質裝訂成冊,使學生很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興趣!
4.讓學生在課本中去找現成句子,一是降低了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舉手爭先恐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二是提醒學生重視課文的朗讀和挖掘。三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究學習的意識。預習倦怠癥就會逐漸消失。
我認為,語法就像一張地圖:對一個New comer(初來乍到者)來說,很有必要,能起到“向導”作用,讓其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這個城市的特點。同樣,母語沒必要學語法,但是,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完善的語法知識對學習者的語言發展很有必要。
從“要不要教語法”到“語法怎么教”,盡管仁智互見,大家卻一致認為,“重交際、輕語法,開展情境教學”是語法教學的上策。以前那種大段地“語法講解教學”肯定是行不通的:僅僅讓各種范式的語法和句法規則去充滿學生的大腦,這種課堂沒有人會感興趣,也是無意義的。因為,我們教語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各種語法規則,應付考試,而是讓他們學會應用語法規則實現溝通,傳情達意。這節課就是一個有效的嘗試!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