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受交際場合的特定情境,交際雙方的特定關系的影響,說話人往往需要見機行事,靈活變通,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積極采取合適的表達手段,以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這顯然對交際雙方的應對能力要求非常高。
要具備良好的應對能力,首先要有從容鎮定、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世事難料”,口語交際過程中,也難以避免突如其來的主客觀之變。比如,因交際雙方生活經歷、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差異導致的對言語意義的理解不同;因交際場合、情境氛圍造成的對情感的暫時無法溝通等。處理得不好,會產生與口語交際不和諧的音符,交際甚至會戛然而止;處理得恰當,會變不利為有利,為整個口語交際過程服務。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經常遇到一些學生不守紀律,教具配備不全,講課出現差錯、疏漏等情況;演講比賽時也會見一些學生因怯然而暫時忘記該講什么,大腦一片空白;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的演說家、外交家也難以保證對每次口語交際活動了如指掌……這些都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應對能力。面對意想不到的變故,不要感情用事,慌里慌張,亂了分寸,丟了原則,而要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沉著冷靜,不驕不躁,在從容鎮定、處變不驚的心理狀態下,急中生智,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化險為夷。這樣既緩解了尷尬的局面,又遠離失敗的陰霾,還樹立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要具備良好的應對能力,其次要做到觀察敏銳,反應迅速。在口語交際過程中,“要能夠審時度勢,敏銳地感受到對話氛圍的細微變化,隨機應變,以保證對話的成功”,并通過“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判斷周圍的環境、時間、地點、人物給對方以什么樣的影響”,來主動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言談舉止和表達思路、內容、方式,使之與整個交際過程相和諧。同時,還要注意隨時捕捉從交談對象那里反饋過來的言語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準確的分析判斷,加工整合,以適當的形式迅速做出反應,以保證交談不出現中斷現象。
要具備良好的應對能力,還要未雨綢繆,積累、儲備足夠的知識。俗話說:“軍中有糧,心中不慌。”足夠的知識,既是表達的基礎,也是應對各種各樣突發問題的萬能鑰匙。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知識,才能說得頭頭是道,暢所欲言;才能引經據典,談古論今;才能根據需要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有了足夠的知識,還要考慮周全,揣度在交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方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這樣可以增加交流的信心和勇氣。這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有的教師講課“一言堂”,也許是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也許是怕被學生問住,不給學生交流的空間、機會。他們多數在備課時只備教材不備學生,甚至對教材內容本身就不能透徹理解。不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不注意他們在聽課時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教師演獨角戲,學生坐冷板凳。作為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知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對需要應變處理的情況應付自如,對學生的置疑巧妙答復。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