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生活中的一門實用學科,做好數學知識教學對于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實踐能力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初中時期,數學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重視數學教學的策略研究,“數學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就能夠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也能夠加深他們的學習感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與學習認知,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從一些教學經驗入手,談一下對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元素;運用;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筆者發現一個現象:剛入校時成績很好的學生,在期中考試的時候成績卻出現了較大的落差,還有很多原本對于數學學習興趣較高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卻逐漸對于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與多名學生談話后筆者了解到,原來是因為數學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加上適用性較弱,很多學生還不適應,所以學習興趣相對較低。了解了情況之后,筆者就根據情況及時改變了教學策略,通過聯系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來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高度,進而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學習。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很多學生認為學習的意義不大,進而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課堂上學生的反應都不好。于是筆者就根據生活中的一個案例進行了引導,讓學生在歡笑聲中對于移項與合并同類項都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就很好地收到了教學效果。
二、運用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加強學生的知識學習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
我們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以便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
解,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也能夠加深他們的學習感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與學習認知,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
1.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來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有較強的生活特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回顧、思考,通過自身的生活實踐來解決數學問題,以便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減輕知識的理解難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中,哪些分別是直線、射線、線段?有人說射線正好是直線的一半,對嗎?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對嗎?三條直線相交最多幾個交點?最少幾個交點?四條直線呢?n條直線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來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教學的活躍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升。另外,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也能夠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的生活經歷得到了運用,也自然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理論解決生活問題
一位教學前輩說過: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并掌握數學知識,并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我們常說“學以致用”,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及時地運用到生活中來,以便能夠使理論知識得到實踐的檢驗顯得更為具體,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提升學習的效果。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比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運用:既然我們已經學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那么在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可以運用到呢?讓學生聯系地理知識中的經緯度等知識以及電影院的座位號等知識,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班上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給每個學生都分配一個獨一無二的編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坐標系的便捷與實用。
參考文獻:
[1]王合方.煥發數學課堂的生機:讓初中數學課堂更貼近生活.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9).
[2]吳華江.初中數學生活化例題舉隅.數學教學通訊:中教版, 2006(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周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