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浙江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大賽談談如何上好文言文公開課。文言文公開課應該上出自己的特色,教師應該主動尋找文言文課堂上的亮點:讓瑯瑯的讀書聲響徹課堂;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讓一條主線貫穿課堂;抓住學生的質疑,拓展深入。
關鍵詞:文言文;公開課;朗讀;主線;亮點
文言文公開課該怎么上?上給學生聽還是耍花腔給評委看?重“文”還是重“言”?通篇講解還是截取片段?這些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師的問題。我認為不管你在課堂上側重哪一點,一堂精彩的文言文公開課應該有自己的亮點。因為畢竟這是一堂公開展示課或者參評課,雖然源于平時的本色課堂,但是也應高于你的本色課堂,這就需要你的課堂有一些亮點,一些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所感受不到的東西。
筆者有幸觀摩了浙江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大賽,本次大賽的參賽篇目要求全部是文言文,這次觀摩收獲頗豐,所以我結合本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大賽談談該從幾個方面在文言文公開課上亮出屬于你的亮點。
一、讓瑯瑯的讀書聲響徹課堂
讀,該怎樣讀呢?教師必須保證學生讀的時間,指導讀的方法,切實使學生能夠了解文言文誦讀的要求、特點和方法,使學生讀的能力有比較顯著的提高?!皶x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老祖宗的一些傳統做法還是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學習的,在文言文公開課教學中千萬不要為了節約時間把誦讀的環節給壓縮了,畢竟可以“熟讀成誦”。
文言文的誦讀,最主要的不是普通話的問題,不是字音準確與否的問題,更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而是要讀出文言文的特點,讀出文章的氣韻,讀出文言文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讀了,讀好了,文章也就理解了。或者說,理解了,才能會讀、讀好。因此,指導誦讀的過程和完成有關選文的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致的,相得益彰的,不是剝離的,更不是對立的。
在初見文本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讀;在推敲重點句子時可以讓學生個別領讀,讀出感情、讀出停頓;在揣摩人物心理時可以分角色朗讀。
在本次大賽中,一等獎獲得者寧波效實中學的顧樂波老師就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教學中以“讀”為重點,以“讀”為主線,采用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朗讀鄭伯和燭之武之間的對話,揣摩人物對話時的心理。
二、讓多媒體擴大課容量
上文言文公開課,應該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課容量、精練鑒賞、節約時間。當然,要把握好多媒體應用的度,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譬如,在解決字詞問題時盡可能用多媒體。又如,在介紹文本故事發生背景時,可以在多媒體中向學生直觀地展示地圖,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在賞讀課文時盡可能少用多媒體,避免打斷思路,割裂整體鑒賞文言文的美學氛圍。
在本次大賽中大約有一半的教師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就用一書一筆一板帶著學生走入文本,其實聽課后我覺得略顯單調。另外,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不能讓學生眼到、心到地進行理解記憶,讓上課的環節略顯松散,也不利于學生把握重點。
三、讓一條主線貫穿課堂
公開課是一種展示課,要向其他教師展示自己的教法,當然要比較全面,要學習字詞和文本賞析并舉。但是要有所側重,字詞學習主要依靠記憶,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重點字詞引導他們去查閱資料、切磋尋問。我認為,解決字詞是“實”的功夫,賞讀課文是“虛”的功夫。“實”的功夫需要習慣養成,“虛”的功夫需要開拓創新。但是,在賞讀課文時不能天馬行空,東一個問題,西一個問題,就算讓學生自由發言也應該給其一個目標或方向,也就是說,在進行文本研讀時,應該給你的課堂安排一條主線。
例如,舟山中學的張穎老師在教授《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緊緊地扣住“燭之武退秦師,到底是如何退的呢?”展開教學;瑞安一中的金錦友老師在教授《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時,扣住“面對的西山,柳宗元開始了”這一主線展開,學生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既概括了西山的特點,又理解了柳宗元游西山時的心情感悟,課堂教學顯得重點突出。
四、抓住那顆稍縱即逝的流星
如果質疑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正好是文章的“亮點”,這個環節就可以“虛化”。很多時候文章的“亮點”是學生發現的,而教師只要緊緊抓住機會適時引導即可。
比如,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有的學生發問,燭之武為什么對當時各國的形勢及國君們的心態把握得那么準?他的外交才能是怎么練就的?而本次大賽中也有一位學生提出:秦軍出兵一趟不容易,得花費大量的軍費,怎么就會那么容易退兵?
這可能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但這個問題的提出絕對是學生思維的靈光閃現,如果教師能抓住這顆稍縱即逝的流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其實就是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無疑是個不錯的“亮點”。
公開課,總會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遺憾,更何況是文言文公開課,我們要是能試著從以上四方面著手,尋找文言文課堂上的亮點,讓課上得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既落實知識,又提升學生的能力,更啟迪學生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自己理想的課吧!
參考文獻:
彭玉紅.怎樣上好文言文[J].新課程:教研,2010(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嵊泗縣嵊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