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如何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熱點話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標;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體,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是對于已經習慣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廣大一線教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個人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一、以“自主探究”的模式展開教學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這對于“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來說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這篇文言文時,我就要求學生自主討論和總結文章的主題思想,如下即為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
A組:文章對捕蛇者們甘愿冒著死亡的危險捕捉毒蛇這一舉動進行了怎樣詳細的闡述;
B組:我們認為你說的“甘愿”有失偏頗,哪有人會不懼怕死亡呢?捕蛇者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在于:苛捐雜稅太重,他們為了免交這些賦稅,只能在毒蛇的威脅之下從事這么危險的職業;
C組:我們同意B組同學的看法:作者的創作目的在于借此現象反映封建統治階級對下層悲苦人民的嚴重剝削與沉重壓迫,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
學生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樣既充分激發了他們的主動進取意識,同時還真正尊重了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利于他們對文章主旨的更好理解與把握。
二、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真正做到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例如,有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對課堂上我所講解的知識也能充分理解和吸收,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我會在課堂上著重向他們講解一部分較難的知識點,以此拓寬他們的語文視野范圍,拔高他們的語文水平與能力。而對于語文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一味地講解教學難點、重點,不但不利于他們更好地吸收與掌握,甚至還會嚴重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出現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會在課堂上盡量向他們講解較為簡單的知識點,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鞏固自身的語文基礎,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良好信心,真正促進他們的共同發展。
學生是語文學習和自身發展的主體,作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湖南省衡陽縣大安鄉大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