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指興致,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在學習物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初中生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在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上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物理教師,就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興趣
一、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推進,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不斷推行新課標改革,這就迫切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重視動手實踐性的課堂教學,以適應現代社會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實驗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不但能夠通過實踐檢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能培養學生動手和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學習物理學,從而產生熱愛物理的動力。
學生通過做實驗,觀察實驗結果,形象生動地掌握了原來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拓展了視野,增長了對物理學的基本認識和感知。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運用實驗組織教學是提供學生認識材料和學習情境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過程完全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理解到應用。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科學物理素養,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實踐型物理科研人才。
二、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事物發展的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在人的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有一種要成功的信念,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有意地適當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教師可以穿插講解一些成功者的事跡,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還能收獲一種激情、一種奮進、一種熱愛生命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鉆研精神,改變初中物理課的枯燥乏味,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從而樹立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遠大志向。
教師可以把輕松幽默的語言和充滿煽動力的勵志故事融入課堂,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堅信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勵志教育分為三大塊內容。一是講述教師個人的奮斗經歷,通過傳遞教師個人的精神來感染學生和激勵學生;其次,在課堂中穿插講述別人的故事或者那些有勵志色彩的小故事來激勵學生,如,雄鷹和蝸牛的故事:“能夠登上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雄鷹擁有矯健的翅膀,一瞬間就能飛到金字塔的頂端,而蝸牛也許需要堅持一輩子才能爬到頂端,但只要蝸牛爬到頂端,它所到達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鷹是一樣的。我們大部分人也許不是雄鷹,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蝸牛的精神,我們可以不斷地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在無限風光的險峰頂上俯視和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這樣的語言可以像燃料一樣輸入學生生命的發動機,使學生產生奮發向前的沖動。最后,教師要用實際行動讓學生感動,比如教師克服困難為學生講課。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育觀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對學生理應嚴厲,甚至粗暴地推行“棍棒教育”都沒錯。如今這種教育觀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新世紀教師素養》提出新時代的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即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與有著自身特點與個性的人,要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同時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信任,不能因為學生的一兩次錯誤就給他貼上“壞學生”的標簽,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于成績好、紀律好的學生,我會及時給予表揚,告訴他們勝不驕,要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共同進步。對于相對較差的學生我盡量做到不當面批評,不挖苦不諷刺,堅持正面教育,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他們,細心尋找,挖掘他們思想上的閃光點,使他們堅信自己有能力和力量。教師只有真正地尊重、愛護、幫助每一個學生,更加欣賞、鼓勵、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點燃學生自信的火焰,喚醒他們沉睡的潛能,激起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的心智。
參考文獻:
李毅紅.創造力的培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