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解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語文教學不可省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一環。結合實際,從初中語文文本讀解的必要性出發,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進行描寫,并對如何加強文本讀解進行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本讀解;必要性
語文課程作為初中教學中富有人文內涵的知識性學科,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對培養學生綜合理解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新評估傳統的語文教學價值觀,去粗取精,用發展的眼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目標。而文本讀解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才行。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讀解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長期以來只片面地追求“一元讀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靠教師,在理解課文時幾乎都沿著教師預設的問題而行,使得教學文本讀解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造成了片面性與單一性的思維逐漸形成。
1.文本讀解是對教材的要求
教師在幫助學生訓練運用語言能力之前,需要對文本進行理解和疏通,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教材,做好文本疏解工作。雖然教材不會自己說話,但是教師可以把它所有表達出來的思想描述給學生聽。特別是語文,它是一個國家母語學習的載體,承擔著歷史的重任,對于創新的要求就應該更高了。語文教材應該與時俱進,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傳達思想,讓學生樂于學習。如果語文教材落后又枯燥,書本上的東西用不到實際生活中去,會影響學生對母語的喜愛,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最終造成很嚴重的
后果。
2.文本讀解是教師的基本任務
文本讀解是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對教學語言重視的表現。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課堂形式和體態語做好文本解讀的工作,以此對學生發揮強烈的感染作用。比如,在學習《皇帝新裝》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文本讀解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合理的改編,通過話劇等趣味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參與表演中,使之對文章的思想和精髓有深刻體會。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創新地設計課堂,通過文本讀解使課堂效果收到預想的效果。
3.文本讀解是學生對語文課文深入理解的前提
學生要寫學好語文,就需要重視對課文的文本讀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課內外的鍛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讀解能力。只有在理解文本的情況下,學生才能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從而將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比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父愛的詮釋,在充分做好課堂文本讀解的同時,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表達親情,比如,給父母洗腳、幫著做家務等等。這樣,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真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二、初中語文教學文本讀解的培養現狀
首先,在新課改實施后,許多學校普遍存在不適應的情況,這使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讀解環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大大影響了學習效率。比如,教師把持不好新的教材內容,使課程標準和要求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導致教學焦慮。這一方面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思維變得固化;另一方面是與過去的語文教學要求所不同,新課程的標準比較宏觀,且語文實踐部分的內容變化多,使得部分教師無所適從。再加上多數語文教師無法準確把握課程的進度,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迫于無奈,便只能通過單一的講述方式做做表面功夫了,無法深入文本進行讀解。以上這些情況,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任務加重,更會起到反作用,讓學生逐漸反感這種虛假的學習模式,難以達到有效的教學改革。
其次,教師在教學上缺乏規劃性。在語文教學中文本讀解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師的安排明顯缺乏計劃性。
最后,技巧與情感無法兼顧。新課程的語文對于教材的文本讀解教學沒有系統的要求,文本讀解內容也無章可循,教師只能跟著感覺走,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
三、對初中語文文本讀解的具體思考
1.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開始,教師就應該以各種方法引起學生注意,比如,在學習《論語》這一課之前,我會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課堂一開始我就鼓勵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孔子,并依據學生的說法給學生講述論語里面所表達的智慧,順勢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這樣,在豐富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收到理想的課堂效果。
(2)讓感情填滿整個課堂。首先在進行文本的基礎讀解時,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的情感方向,在深入細致地對學生進行了解的基礎上,營造出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學習環境;其次,教師還要對教材的情感內涵深入挖掘,做到深層次的文本分析,并進行德育滲透;最后,教師還應盡量避免“灌輸式”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輔以師生互動環節,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領悟,從而通過潛在的積累獲得持續的知識。
(3)教學手段要創新。無論是對文本的基礎讀解,還是對文本的深層次分析,教師都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借用教學媒體設備,比如,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簡單的手勢語言和口語來組織課堂教學內容,營造有利于語文學習的
語言環境。
2.對文本讀解在實際訓練中的思考
在實際訓練中,讀解是最基礎的能力之一。無論是閱讀題還是作文,都需要借助于讀解能力。在“編碼—解碼”的過程中,只有理解了題目的意思,才能正確答題,提升訓練的效率。筆者以初中語文閱讀為例,詳細談談文本讀解的重要性。
在語文的閱讀訓練中,文本讀解顯得異常重要。其中包括審題技巧、中心思想把握、答題思路等等。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我常常運用“三步閱讀法”,三步閱讀法包括速讀、慢讀、精讀三個步驟。其中的速讀是要抓住文章的關鍵詞,慢讀是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最后的精讀就是做題。每個環節都體現了文本讀解的重要性,它們“環環相扣”,相互銜接,只要忽略了其中一步,就可能出現差錯,一旦誤解閱讀文章表達的意思,出現審錯題、會錯意的情況,就無法做對題目,也無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學生要有計劃地開展平時練習,在教師的引導下鍛煉自己的文本讀解能力,避免做閱讀題時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頭緒、胡亂作答。
參考文獻:
[1]張揚.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讀解的思考[J].快樂閱讀,2011(23).
[2]陳雪燕.初中語文文本讀解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上,2011(12).
(作者單位 河南省禹州市淺井鎮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