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下,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索與思考,就新課改下如何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教學;主動學習
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建和諧、輕松、愉悅的多元交流課堂生活,合理、有效地開發各種教學資源。怎樣利用好課堂有限的45分鐘是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性,以適應新課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作者就自己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做了幾點探索與思考,以供參考。
一、制定契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上一堂課事先確定一個教材與本校學生實際相結合的、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有的教師在寫教學目標時只照抄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目標,認為學生跟著教師學,一節課的目標就算完成了,其實不然。這種教學目標不是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制定的,學生并未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普通高中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基礎薄弱,因此,適當降低教學目標使學生容易達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理論與生活相結合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物學科來源于生活中各種生命、生理現象的總結和發展,又去解釋各種生活中的生命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能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和學生感興趣的事入手,通過引導使學生從聽教師講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變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思考,就能充分發揮其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時,我讓學生說一下緊張時的情況,冒汗、臉紅、聲音顫抖,一段時間后緊張逐漸平穩。我馬上問學生緊張時為什么冒汗、心跳加快呢?學生嘰嘰喳喳討論起來。緊接著提出新的問題,為什么緊張逐漸平穩呢?很多學生發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最終學生理解了“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過程和反饋調節的含義。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個性特點選擇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生活情境、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
三、營造輕松的課堂
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中師生平等民主的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畏懼教師的心理,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讓學生處于自由、積極、輕松的課堂中,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用我們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構建和諧課堂。
總之,新課改反映了時代要求,由于新課程本身富有探究性,僅靠個人努力和專家的號召是難以奏效的。這就要求更多實踐者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姿態、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切實而主動地進行探索和思考,以使其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項家慶.高效課堂的理念與實踐.天津出版傳媒集團,2013-03.
[2]周國韜.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中國工業出版社,2012-09.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