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高中生必備的專業技能,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必須重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與方法
高中信息技術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能夠熟練操作信息技術的技能,為學生適應日益信息化的社會打好基礎。那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精美的課件、增加授課內容的趣味性等方式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Word時可以首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利用Word制作出來的精美小卡片、海報等,還可以教學生利用藝術字改變文字的字體和顏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提高社會對信息技術的重視
當前,信息技術并不在高考考試內容中。因此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下,無論是學生、家長或是學校,普遍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不夠。曾做過調查:隨機對500個高中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認為學習信息技術非常有用的占有20%,認為信息技術對高考無用,學習只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占有65%,認為可有可無的占有15%。可見,社會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力度不夠,因此,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起消極態度。
我們認識到在信息化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必須掙脫“應試化教育”的禁錮,改變原有的思想態度,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重視。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1.增加課堂內容
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合理、科學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講授PPT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演示一個自制的PPT課件中間插入了明星圖片、電影、歌曲等,學生表現得很有興趣不禁提問:老師這音樂是怎么放進去的?老師這還能放電影啊?在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后,教師適時地與學生一起將遇到的困難逐個解決,并解決操作中遇到的障礙。一堂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氛圍輕松愉快,教師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體會到了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還輕松地掌握了新的知識。
2.分層分組學習法
分層分組學習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性格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有效地解決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材施教。
四、強化上機練習,注重實踐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要求比較強的課程。授課的時候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擁有現代化的電腦教學設備是信息技術課特有的優勢,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加深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應該是枯燥無趣的。教師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方位、多層次地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楊萬河.淺議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J].瓊州學院學報,2008(02).
[2]張維明.信息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1(03).
(作者單位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