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新課程教學有幾個方面的構想:做好預習:整體認識預習法,單元教學法,以練代夯實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故事激趣法,引詩導課法,練習成績及時公布;教學構想:閱讀教學構想,作文教學構想;課外活動構想。
關鍵詞:新課程;認識問題;構想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個良好發展的契機,但改革畢竟是改革,在教學中也難免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的情況,難免會出現圍繞高考這個指揮棒轉的情況,所以列舉一下教學中
出現的幾個問題。
一、教學中的問題
1.教材處理的問題
面對新教材五花八門的眾多課文,很多教師慌了手腳,感覺拿掉哪兒哪兒疼,索性按部就班,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結果卻是捉襟見肘,手忙腳亂,狼狽不堪。而學生竟然也不怎么買這樣的賬,真是費力不討好。其實教育也有“舍得”這個規律存在,有舍才有得,精當的選擇足可以一當十。
2.教學方法運用的問題
過去,教師課堂上就是主講人,表面上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卻是其實難付的。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思考、討論的時間被大大地“縮水”,最后完全由教者一人完成。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有奉獻耳朵的份兒,一部分學生課堂記錄都因教者教授內容過多而半途而廢。更有甚者所謂的探究問題,更是成了教者自娛自樂的節目,教者有意或無意地把自己由“點撥者”提升為“指導者”到最后就是直接的“回答者”,學生的思考討論回答的成果全部被忽略掉。最后演變成教者教授貌似天花亂墜,學生卻如墜五里霧,難以把握重、難點,更別說提高能力了,可謂事倍功半矣。根據教學中的若干情況,本人有一點想法,為一家之言,自然不是很成熟,只是設想而已,想來表達出來應是無妨的。
二、教學設想
1.培養預習習慣
根據我校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課前預習的人實在很少,所以需要培養這一學習習慣,以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識。
(1)單元教學法
根據單元內文章篇幅長短難易情況,給學生若干節讀文時間,對本單元有個整體認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可做到集中預習。
(2)以練代講夯實基礎
每課設計一練,教者講授前請學生先完成,由學習組長收回。這樣教者可根據練習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視情況教者再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甚至練習效果好的可忽略不講。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并且這一做法更可以促使預習。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故事激趣法
故事本來就因情節或人物而魅力無窮,如果教者能將其恰當地引入課堂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是熱情。
(2)練習成績及時公布
既可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或者說是危機意識。
3.課堂教學內容構想
(1)教者講析一定要精當
一篇文章分析,自然要涉及結構、中心、重要詞語及句子,但更應該突出該文的特色。力求每篇文章都讓學生因文章的特色而對其印象深刻。但我還是覺得能不講的盡量不講。比如,第一冊書中“新聞單元”,只要學生了解了有關新聞的知識,讀懂了該文的意義就可以了,沒必要課課去講;第三冊書中的“社會科學類文章”,學生能夠篩選出相關信息,掌握篩選信息的方法就可以了,一兩節課足矣,實在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地講,浪費時間。
(2)語文教學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文
這一部分也恰恰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在寫作訓練方面,我個人認為,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倒不必急于成文??筛鶕n文內容,從句、段練起,形成好句大家記,好段大家品,進而形成好文大家讀的氛圍,這樣日積月累,自然學生的表達能力作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4.課外活動
語文的學習還有個關鍵就是閱讀,增加閱讀應該是必要的。可以有計劃地進行“時文快遞”、古詩文背誦等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可謂是一舉而數得。
以上只是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在教學方面的粗淺認識、不成熟設想,因才疏學淺難免掛一漏萬,敬請方家予以斧正,不勝感激。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教師教育觀念深度轉型:由認識走向行動.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02.
[2]項家慶.高效課堂的理念與實踐.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3.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