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高校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專業特色和專業水平,按照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創新培養模式。計算機網絡專業要培養既有專業基礎理論又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特殊性,以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為例,分析民辦高校網絡課程體系設置及專業設置。
關鍵詞:民辦高校;網絡課程體系;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
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在教育部正式備案的民辦獨立學院。2009年初,我院計算機系在民辦高校中率先開展“3+1”校企合作模式,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此根據各專業的特性重新構造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例進行詳細闡述。
一、確定人才培養標準,構建課程體系
根據“3+1”校企合作模式,重新確定人才培養標準,力求使學生成為“理論扎實,實踐為重,上手快,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將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所學課程劃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崗位群課程。各課程分配的學時數如下表所示。
各課程分配的學時數表
■
續表
■
二、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育教學改革上,要轉變課堂教學質量觀,推進教學內容改革,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啟發點撥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這個中心,采取符合實際的措施,通過理論學習、實踐訓練獲得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
課后,除了布置適當的客觀作業外,還會有些主觀的作業題
目,比如,RFC文檔的查詢與解釋、ISP如何實現流量計費和流量控制等,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加強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選派網絡專業專職教師到合作企業學習,比如北大青鳥、大連華信、東軟等合作企業,通過在企業的實踐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鼓勵專業教師定期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如,CIW培訓與認證、華為認證講師培訓、網絡工程監理師、Oracle認證講師培訓等,促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計算機網絡設備價格昂貴,對于實訓基地的建設,注重系內各專業的整體需求,在設備選擇、環境建設以及實訓基地功能開發等方面,考慮與相近專業的兼容性和資源的共享性,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通過校企合作,積極探索學校間的互助,實現人才與技術資源的共享,合作建立校間共用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李宏力,郝玲,李海風.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途徑[H].計算機教育,2009(7):9-12.
[2]萬建明.我國民辦高校專業設置現狀、問題和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3):58-63.
注:本文系青年專項課題:民辦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的改革與研究(HGJXHC110277)。
(作者單位 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