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教學的飛速發展給中職德育課教學帶來了契機,與時俱進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搭建網絡德育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強中職德育課堂的吸引力,是網絡社會背景下中職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信息化教學
2011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第二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頒獎會上做了題為“以現代信息技術帶動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的講話,明確提出要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因此,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位中職德育教師都必須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德育教學過程中去這一命題。
一、中職德育課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1.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開始學生的注意往往還停留在課前的某一情境上,為使學生對新課程、新內容發生興趣,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中的錄音、錄像引起學生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小欄目,如,“個案分析”“生活場景”等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在教學結束之前,可通過多媒體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升華,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德育課教學的關鍵是在教師的影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多媒體形象逼真的畫面、富有情感的聲音,使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用教材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德育課采用信息技術使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
4.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互聯網上存儲著學校教學所需的各種數據庫和多媒體教學軟件庫,為廣大教師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協同備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教師可以選取網上的名師教案或課件進行教學,從而實現互聯網上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備課水平和教學效果。
二、中職德育課的信息化教學對策
1.積極構建中職校園誠信網站
中職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是中職學生,如何吸引中職學
生接受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現實而又實際的問題。總體上看,中職生具有理解能力強、積極進取的特點。但也有少數中職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
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欠佳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而我們一定要加強防范,對有害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消除對中職學生的不良影響。中職學校除了構建誠信網站外,還要通過技術手段,如,防火墻技術、安全認證技術、密碼技術等來提高網絡監控和管理的水平,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
2.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優勢,增強中職德育課的吸引力
傳統的德育教學,形式呆板、手段單一,已經不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信息技術使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更具有選擇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為增進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供了多樣的信息。傳統上教師備課,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教材、報紙和文件,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效率低、速度慢,從而使教學內容滯后。現在是信息時代,教師只需借助網絡就可以獲取有針對性的、最新的時事材料、理論成果、典型事例等各種所需信息。而且可以通過多媒體使德育教學牢牢地吸引住學生。
3.把多媒體信息技術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讓學生獲取最直接的體驗
信息化環境下的德育課堂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的“教”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應該圍繞學生“學什么”與“怎么學”這兩大問題來設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活動。把課堂變成學生質疑、自主合作、討論研究的課堂,把教材與其他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索、發現的對象,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把多媒體信息技術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實現了體驗的目的。
4.教會中職生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和瀏覽時事事件
教師可以用恰當的時間向學生介紹一些好的電視節目、好的網站地址、精彩的電影等,并且結合課堂內容抽取精彩部分在課堂上集體觀看,引導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更多精彩的信息,以彌補中職學生信息量不足、接觸社會少的實際,讓中職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5.做好把關工作,邀請中職學生作為信息整合平臺的建設者
網絡資源雖然豐富浩瀚,但是意識形態多元化,雅俗并存。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對網絡資源加以篩選。選擇網絡教學資源應遵循科學性、適應性、時代性、辯證性等原則。選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和最具說服力的材料,并精于取舍,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的網絡資源。選擇圍繞知識點,突出重點、淺化難點、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資源;選擇適合社會發展和時代精神的網絡資源;選擇與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的正面資源;也可以適當選擇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背的以及暴露社會陰暗面的反面資源,從而使中職生對負面信息產生一種“免疫”效果。當然,也鼓勵學生收集和上傳在德育學習中掌握的學習資料、體會和感想供全體師生共享。
中職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虛擬隱蔽的網絡有時會弱化中職生的道德責任感,沖擊著他們的思想意識,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取向。信息化背景下,中職生德育教師的中心任務就是為中職生提供科學的、易于接受的信息引導,促其健康成長,早日成才。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信息化只是德育工作的新手段之一,作為一名德育課教師必須綜合運用各種德育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職生思想活動的規律,結合信息化的特點,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中職德育教育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黎紅兵.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程整合的探討[J].科學教育家,2008(02).
[2]陳錫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網絡教學探索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2(09).
[3]吳愛明.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的優化整合[J].科技向導,2011(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句容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