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在走進學校的課堂。面對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由于受到學生年齡和智力水平的限制,要形成主動的學習方式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該把新設備應用到其中,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網絡;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足不出戶了解天下大事,學習豐富的知識技能。現如今,教育在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教學。所以,把教學和網絡技術連接在一起,也就成為大勢所趨。小學數學又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如何利用網絡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就成為教師關注的課題。
一、利用網絡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的數學教學,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活潑的、輕松的情境中去,那么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把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組合在一起,將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使其傳達講述的內容更加生動,具有色彩感和畫面感。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遇到兩車距離的應用題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大屏幕上呈現兩輛小汽車,把周邊的環境配以花草樹木,再加之汽車運行的聲音,這樣就一定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把學生快速地帶入到情境當中去,提高他們的熱情和興趣,保證課堂效率。
二、利用網絡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思維方式還沒有固定,而且記憶力比較好,理解力相對欠缺。教師的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計算機和網絡的引進,可以讓教師在使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其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他們的理解,保證學生了解并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培養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演示把圓等分成8份、16份、32份等對拼的過程,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地理解“平均分得越多,拼接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從而得出S=πR2的公式。受到啟發后,有些學生又會得到可以把它拼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結論,這樣就做到了學生思維的不斷創新,展現出了動態的數學教學過程,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創新。
三、利用網絡加強情感交流
網絡教學的信息量大、內容多元、更新速度快,具有開放性、靈活性等特點。但是,目前的網絡教育還沒有把科學技術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忽略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沒有“動”起來。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出會學習、能學習的學生,我們要培養的是綜合素質過硬的全方位人才。因此,如何做到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加強情感的交流,是教師所要面臨和解決的難題。對此,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建立起交互功能,實行“合作學習”機制。根據教學活動的目標設計出一整套完整的演示課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首先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操作。遇到問題的時候,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歸納出結果后發表小組意見,再由全班進行討論。這樣就可以加強課堂的交流與互動,形成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樹立集體意識和團結凝聚力。
參考文獻:
[1]趙紅.利用網絡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初探[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2(1).
[2]鄭紅衛.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6).
[3]顧穎.多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7).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中縣魚溪金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