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最強的一門學科,而大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我們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多媒體課件正是這樣一座橋梁。生動、新穎、富有童趣的畫面和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著幼兒,為其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
關鍵詞:多媒體;優勢;數學教學;幼兒園大班
所謂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計算機及技術傳導教學過程中的信息,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這些被傳導的信息可能是學習者必須吸收的實際信息(主要是教學內容),從計算機流向學習者,或者是有關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反饋,或者是學習者正在使用的模式有關。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性的特點,對幼兒的感官進行多重的刺激,創設一個和諧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幼兒在良好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主動地進行探索,激發思維想象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對于幼兒來說,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就能很好地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統計”時,在導入部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幼兒園開聯歡會,可熱鬧了,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為了辦好這次聯歡會,老師買了好多水果準備分給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有的水果還剩很多,有的水果卻已經沒有了,于是,有些小朋友不開心了。動畫型的故事情節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和注意,教師則通過剛才的故事提出問題思考:為什么會有些幼兒不開心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組織幼兒討論,從而自然地將教學內容引入課堂。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教學新知識時,總會碰到一些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和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證明多媒體計算機應用于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識的保持。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化難為易,有利于其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理解和加深記憶,促進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意義時,制作多媒體課件,將紅領巾、三角板的顏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師指著這些外框讓幼兒數一數這些三角形有幾條線段圍成,這樣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隨后計算機屏幕上三條邊依然閃動并發出聲音,對三角形是三條線段圍成的這一意義給幼兒深刻的印象,對新概念的建立起到了教師用語言描述而達不到的作用。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呈現思維過程
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幼兒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比較、分析等思維能力。根據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呈現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語言描述再現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的,最終著眼于發展幼兒的潛能,使每個孩子都獲得更加強有力的認識手段,有助于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發展思維能力。
如數學活動“認識梯形”中,教師運用多媒體逐一呈現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并啟發幼兒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圖形轉化成梯形呢?幼兒思索、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操作現場實踐,形象地呈現出幼兒思維的過程,讓其感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經驗,從而拓寬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促進學生自主探索
由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知,如果能啟迪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對其掌握新知識就會事半功倍。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由于不易觀察或操作不夠規范而給幼兒帶來的學習困難。在教學中,可把信息技術作為中介物,通過演示引導幼兒進行正確實踐操作,使知識結構的某種邏輯關系得到具體形象的體現,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例如,幼兒在掌握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術后,在以上所例的活動“認識梯形”中,就可以讓幼兒自己上機操作實踐,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對多媒體教學進行理性認識,本著為教學服務的思想,深刻領會教學思想,揭示教學本質,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最富啟發性的教學情景,營造活躍思維的氣氛,準確地把握哪些內容該用課件來演示,揚長避短,合理運用,并將它與教學藝術、教師的人格魅力完美地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讓多媒體真正服務于數學教育,成為教學的好幫手,從而開創數學教育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鄭毓信.現代教育技術面面觀[J].數學教學通訊,2000(08).
[2]潘巧明.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研究[J].中學教研,2002(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二小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