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學習需要相互間的幫助和合作,以合作為主題探討中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學習模式的改變,以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的,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在認真學習和研究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探討了初中英語“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現分述如下:
一、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
盧家楣先生說:“分組時應注意使各小組內學生盡量不同‘質’,即優差兼有,個性各異,自由組合與教師分配相結合。”所以我一般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結對子。例如,在學英語單詞、課文的讀和背誦方面,利用課余時間讓能力強的學生輔導能力差的學生,或者讓能力強的學生教能力差的學生單詞拼讀及發音。讓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利于學生自己糾正單詞的讀音,有利于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在很大程度上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另外,英語教材上每3個單元就會有一個project,例如,初一7A教材上出現的my best friend;my favouite festival;初二8A教材上出現的 a welcome booklet;natural disasters; 初三9A教材上出現的 who am I。學生對這些projects 很感興趣,我讓他們分四人一組,一起合作來制作海報。并且讓所有的學生一起參與評選哪一組的海報制作得最好,分發一些獎品來鼓勵努力參與的學生。
通過這種合作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激勵他們更加勤奮地學習。
二、擴展合作學習的空間
合作學習平臺的搭建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了基本條件,但要充分發揮學生潛能還必須適時拓展合作學習的空間。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要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例如,我在講授9A Unit 5 Films 的comic strip welcome to the unit 這一課時,學生學到了拍攝電影所常用的一些術語。事先,我讓學生寫一些故事,然后根據故事內容讓學生自由組隊,嘗試拍電影。有的做導演,有的做攝影師,有的做演員。學生試拍電影的熱情高漲,為了配合電影的需要,學生自行選擇一些掃帚、書刊等之類的東西當道具。學生在合作互動中,不僅學會了拍攝電影的過程,而且掌握了與之相關的單詞。在合作學習中,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變得想學、會學了。
三、適時引導,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初中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不健全,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有時甚至是一些看起來劍拔弩張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站出來,采取積極穩妥的方式化解。
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始終都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學生討論之后的評論員。當學生被一些問題搞得困惑不解的時候,教師應該作適當的引導讓他們從“山重水復疑無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我教被動語態的時候,會這樣提問:
T:We have learned the passive tense.Now,let’s change some active sentences into passive sentences.Are you ready?
S:Yes.
T:He helped me with my homework yesterday.
S: I was helped with my homework by him yesterday.
T:We have porridge fo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S: Porridge is had fo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by us.
T: Tom bought me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
S: I was bought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有兩個賓語,任何一個作被動語態的主語都是可以的。但是學生只會想到用I 作主語。這時我會提醒他們還可以用 a doll作主語,那么學生一般會這么回答:)
S:A doll was bought me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 .(如果某個學生這樣回答的話,我就問其他學生,“你們認為他對嗎?你們確定嗎?”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通過合作討論,讓學生試著發現問題,找出a doll作為主語時正確的被動結構。如果還是發現不了問題,我就適時地提醒他們buy 的用法。)
T: Well,let’s read the sentence again.Please pay attention to “buy ”.We can say“Tom bought me a doll as my birthday present last night”.But we also can say?(這時學生們就會說:)
S:Tom bought a doll to me as my birthday last night .(我問:“那么,這個句子可以怎么變呢?”)
S: A doll was bought to me as my birthday last night by Tom.
通過這樣適時的點撥,讓學生感到其實被動語態的學習也不是那么難。合作之后的點撥勝過長篇大論,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質量。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社會性學習,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礎上,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和諧的教育環境,而且使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通過學習,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包括強化學生社會交往意識和社會角色規范,培養學生的任務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感及團結合作精神,并獲得一定的社會經驗。
參考文獻:
[1]盧家楣.以情優教:理論與實證研究.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12.
[2]【美】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教學模式.荊建華,宋富鋼,花清亮,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01.
[3]孟萬金.心理傳統:全人發展的教育根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冶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