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活動課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興趣、能力與特長為目的的一門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與語文課堂教學這種形式相比,活動課為學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因為語言來源于生活,所以要在生活中學語文。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教學中,通過“訪一訪,觀察生活”、“演一演,再現生活”、“學一學,體驗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
一、多層次
語文活動課可以在個人、小組、班級、學校、社會五個層次上開展。個人活動如圖書閱覽、講故事、實物觀察等;小組活動如興趣小組、團結互助等,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上去了解,還有班、隊、校的集體活動,更是增加了學生交流的空間。
二、多形式
根據具體情況,語文活動課可以靈活機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才藝展示、書寫比賽、參加公益活動、將約定俗成的成語演繹成生動的故事等,還可以采用語文游戲式、語文情境式等。
三、多渠道
語文活動課不僅僅是依靠課本,而是以整個社會為背景的,所以開展活動的渠道是很多的。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幸福是什么”這一主題開展“討論會”,讓學生真正懂得幸福。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教育。
四、多系列
例如,設計“學雷鋒”活動,讓學生人人收集有關雷鋒的事跡、日記,進行講雷鋒的故事——學雷鋒、見行動——唱贊雷鋒的歌,揚雷鋒精神系列活動。又如,在高年級設計“互贈格言”活動,課前,讓學生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讀書立志的格言,上課時講格言,課后進行格言展覽等活動,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實踐性充分體現,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多聯系生活實際,在實際中學得知識
1.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開學初,我班一名學生路上撿到一位小朋友的報名費主動交給老師,五年級的三位同學一年四季幫助一年級打掃衛生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們去說、去講。
2.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好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這類利用諧音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范用字現象到處都有,可以讓學生找一找、改一改,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寫規范字、說規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和說服他人的能力。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其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與兄弟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
3.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
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鄭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