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要達成這一目標,看圖寫話就顯得越發重要,它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項綜合性的作文訓練形式。它對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用很大。多年的語文實踐讓我逐步認識到,引領學生看圖寫話要按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一、引導學生看圖,培養觀察能力
看圖就是對畫面進行觀察,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看圖。首先,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畫面和自己的觀察習慣,確定觀察的角度和方法。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可以從整體到部分,也可以從部分到整體;可以從物到人,也可以從人到物。總的原則是:觀察有序,但又不強調劃一,要因畫面而異,因人而異。其次,讓學生明確看圖的要求。(1)看畫面。只有把整個畫面看清楚了,才能從整體上明確理解畫面的內容。(2)看仔細。就是在看圖的每個組成部分時,對其中任何一個細節都有清晰的印象。只有抓住細節才能說得具體。(3)看背景。看清整個畫面上的一景一物,以便弄清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的自然或社會環境。(4)看人物。對人物的身份、衣著、動作特點、面部表情等都要看得清清楚楚,做到胸有成竹。
二、指導學生想圖,培養想象能力
想圖,實際上就是對畫面進行想象、分析、歸納,以求比較全面、準確地理解畫面的內容。首先,想象一定要有的放矢,要以畫面事物為依據,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絕不能無中生有,異想天開。例如,做早操這幅圖,要知道學生根據人物動作想象到人物語言,根據人物面部表情想象到人物此時的思想感情等等。其次,再把畫面各個部分內容聯系起來想,以便認識各部分之間的內容和作用,從而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再次,要伸展開去想。從畫面里想到畫面外,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還要合情合理地、完整地連貫起來想一遍,力求不僅想象全面而且富有創意。
三、引領學生說圖,培養表達能力
說圖就是在看清圖意、想好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發展、經過和結果六個要素,有頭有尾、有詳有略地把畫面上的內容或故事串聯起來口述一遍。說的時候,要讓學生根據要表達的中心說清楚、說具體、說完整。
四、啟發學生寫圖,培養綜合能力
這是看圖寫話的最后一步,即把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再加以修改。要教育學生,文字比口語表達的要求更準確、簡潔。還要根據口述時的語氣,盡量準確地加上標點符號。
雖然看圖、想圖、說圖、寫圖四步要一次進行,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截然分開。要看中有想,想中有看。看是想的基礎,想是看的發展。看、想、說是寫的基礎,寫只是一個書面表達的過程。這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表達事物的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整個過程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
誠然,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慎重選圖
選圖的原則是既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要適應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做到畫面清楚、色彩鮮明、故事性強、富有趣味性。一般來說,給低年級選的圖,人物不多,情節簡單,從單幅到連環畫。
2.認真備課
教師對選用的圖畫要認真備課,掌握畫面的含義,領會畫面精神,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按照“看——想——說——寫”的順序,設計好具有“鋪路搭橋”作用的導語、啟發性的問題和科學的教學程序。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看、想、說、寫訓練時,一定要以放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雖然每進行一步,教師都必須提出具體要求,指出具體路子,教給具體方法,由淺入深地具體引導,但是,看,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看;說,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說;寫,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寫。一定要避免老師指著圖說一遍,然后再讓學生重復一遍,再按照老師說的去說,按照老師說的去寫那種越俎代庖的錯誤做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才能培養出具有開拓型、創造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合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