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了解并研究學生的學情,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學生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對于平時學習方法、習慣、成績都好的學生,一般只在具體問題上給予指導,并要求學生盡量用多種方法解題,鼓勵他們創新方法。
二、抓好物理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的關鍵
“觀察和了解”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節,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則,器材的使用范圍及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
三、研教材,優化備課,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根據教材大綱鉆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確教學方向,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后學習作好鋪墊。教師在備課時,選擇最優的教學模式。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氛圍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中創設學習氛圍,自古有之,但多以語言、動作、圖片和簡單的實物來烘托氣氛。如,在初二物理“浮沉的條件及應用”的教學中,我設計編輯了一個短片,配以和諧的音樂解說,有輪船、潛水艇上浮下沉、氣球、飛艇等浮力應用于實際的畫面,學生立刻被吸引了。于是出現質疑題目,這些飛行物是怎樣實現上浮和下沉?學生討論,適時出示本課學習目標,輕松引入新課,從而水到渠成,提高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重課后反思
反思的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否科學,概念的形成與分析是否準確、透徹并利于學生理解,例題的選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課重點,小結是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再結合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和修訂,揚長避短使之更科學、更完善,切實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
總之,我認為關注課堂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
(作者單位 青海省互助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