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人把創新看得高深莫測,認為創新是科學家的事,小學生創新談何容易。其實,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只要在繪畫時有自己的思想,就可以稱之為創新。作為一年級的美術教師,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獨特個性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時,總是教師拿一幅范畫,給學生當場示范,教給學生畫什么,怎樣畫,然后學生仿畫。評價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這樣一來,學生繪畫內容千人一面,消泯了學生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成為繪畫的復制者,喪失了自己的感受,也就沒有創新而言。在教學中改變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將教師的體驗、認識強加于學生。教師應認識到美術創作是一個生動的內感外傾型的過程,它包含學生豐富的內心體驗,而不是簡單機械的模仿過程,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創作的自主性,通過畫面欣賞,生活場景回憶,讓學生表現自己熟悉的有體驗的內容。學生既樂于畫,且畫有新意。如,在教學《小雨淅瀝瀝》時,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在雨中的情境,在通過欣賞小朋友畫的在雨中的畫面,觀看《下雨啦》的錄像,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然后要求學生用繪畫的方式表現雨中情境。學生便欣然動筆,學生作品內容豐富,畫面各不相同,每幅作品都是一個“小人兒”的內心世界的外觀。我吃驚于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從而使我體會到教師應相信每位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所以,在教學時,我只提出表現什么主題,而不求學生具體畫什么和怎么畫,因此在學生作品中出現了灰色的湖水(學生說是被污染了),長翅膀會飛的人,透過玻璃看煙花的人,聽著學生給我解說他們的構思,我慶幸,我保護了他們獨特的個性。
二、發揮教師主導優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強調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保護學生個性,并不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教師應該做好主導工作。只有教師導的及時、得力、得法,學生自主發展創新才能保證。沒有教師主導,就談不上學生主體,也就談不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針對一年級學生小,美術資源搜索空缺,上課前,教師盡可能地找一些與表現內容有關有圖片、錄像,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給予啟發。如,教學《魚兒游游》時,通過我搜索的圖片、繪畫、錄像及談話,激發學生想畫魚的興趣。在繪畫中提醒學生魚兒可以這樣畫(隨手板書多種魚的簡筆畫),突破學生畫魚難點。告訴學生為了表現魚兒是在水中游,可在魚兒周圍畫上水草、畫上波紋線,或把背景涂為藍色,攻克學生表現魚兒游的障礙,使學生順利自主地完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態的魚兒游游圖。看著學生畫面色彩和諧的搭配,魚兒形狀的活潑可愛,也就看到了一個個被激發的小人兒的心靈,有了被激發的心靈和表現欲,還愁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嗎?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不是一時一事便可達到的。它應時時事事滲透于教學,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鼓勵、愉樂的環境、氣氛,使孩子保持強烈興趣,主動參與學習。允許百花齊放,激發其創新潛能,創新能力便如日昭昭。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