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要獲得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就需要經歷獨立、自由的思考過程。只有精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自主探索給予必要的指導,才能保證自主探索的效果。創設自主探究活動的問題情境應做到: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必須由學生獨立解決,學生獨立解決存在困難的問題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然后再引導或點撥;問題呈現方式力求簡潔,最好分類呈現;解題思路方法由學生自己歸納和概括出來。
關鍵詞:自主探究活動;問題情境創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由內向外的灌輸,而主要依靠由內到外的自我生成。學生要獲得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就需要經歷獨立、自由的思考過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組織學生操作實驗、觀察現象、提出猜想、推理論證等,都能有效的啟發學生的思考。只有精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自主探索給予必要的指導,才能保證自主探索效果。下面結合“分數乘法”計算和應用題的教學,談談自主探究活動的問題情境創設的問題。
一、創設計算題自主探究活動的問題情境
“分數乘、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分配律的正反兩用。設計了如下兩個專題。
專題一:乘法分配律在分數乘法中的正用
例1.■+■×27
設計目的:結合典型例題,建構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1)引導學生審題,問題目中主要運算有幾種?基本運算順序是什么(先算哪步,后算哪步)?
(2)要求學生自己寫出基本運算順序的計算過程。強調基本步驟和中對齊的書寫格式。并要求學生說出通分和約分過程。
(3)引導學生改變運算順序解題。學生自主探究并寫出步驟。集體訂正,建立乘法分配律應用的模型:(A+B)×C=A×C+B×C。能正確書寫計算過程的舉手后,再進行生教生。
例2.■-■+■×24
設計目的:研討對應練習,規范計算過程。
探究活動:(1)要求學生獨立計算、認真書寫解題步驟。
(2)要求學生互相檢查計算過程。能正確書寫計算過程的舉手后,再進行查缺補漏。
(3)再變式30×■+■-■。
例3.87×■
設計目的:通過變式訓練,提升計算能力。
探究活動:(1)要求學生運用分配律計算,獨立思考,讓學生互相交流,主動尋求幫助。
(2)提示學生:87和86什么關系?如何改寫算式?再思考,再交流。
(3)再變式:85×■。
專題二:乘法分配律在分數乘法中的逆用(探究活動可參照專題一進行)。
題組設計:1.■×■+■×■
2.■×■+■×■,■×■-■×■
3.■-■×■,■×■-■
二、創設應用題自主探究活動的問題情境
“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教學重點包括“分率大于1”和“分率小于1”的應用題兩個專題,進行教學。
專題一:分率小于1的應用題
例1.修一條長1500米的公路已經修了■, ?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目的:結合典型例題,掌握基本方法。
探究活動:(1)教師適時總結出兩個問題。①已經修了多少米?②還剩多少米沒修?要求學生自己完成線段圖。問:要求已經修了多少米?怎樣列式?你是怎樣想的?如何求剩下多少米?教師順勢在原線段圖上標出,進一步問:你會解答嗎?
(2)剩下的長度=公路全長-已經修的長度。列出算式:1500-1500×■。
(3)提問:這道題有別的方法解答嗎?可先求剩下的占全長的幾分之幾嗎?列出算式:1500×(1-■)。
例2.六(2)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經做了■,還有多少面沒做?
設計目的:針對訓練,鞏固強化。
探究活動:(1)引導學生審題,“已經做了■”是什么意思?根據這句話應把什么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畫線段圖:你能根據“已經做了■”這句話畫出線段圖嗎?已經做了多少面?
(3)結合線段圖,引導學生說出沒做的部分是那一段?它占總任務的幾分之幾?
例3.84×(1-■)根據算式編寫應用題。
設計目的:通過自編題訓練,提升分析問題能力。
探究活動:(1)要求學生根據算式編題,組內交流。
(2)反饋矯正,特別注意分數后加單位的錯誤。如,一桶油重84千克,用了■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3)請同學們再根據算式40×(1-■-■)編題并互相交流。
專題二:分率大于1的應用題(探究活動可參照專題一進行)
題組設計:1.人心臟跳動的次數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鐘約75次,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嬰兒每分鐘心跳是多少次?
2.果園里有桃樹40棵,石榴樹比桃樹多■,問石榴樹有多少棵?
3.學校買來256本新書,其中科技書占■,學科輔導書占■,問:科技書比學科輔導書少多少本?科技書與學科輔導書共買多少本?
通過以上四個專題我們不難發現,高效的自主探究活動應具有下列特點:探索的內容必須是教材難點、重點;設計的問題最好來自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必須由學生獨立解決,學生獨立解決存在困難的問題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然后再引導或點撥;問題呈現方式力求簡潔,最好分類呈現,注意梯度;解題思路方法由學生自己歸納和概括出來,解題步驟必須由學生寫出來,教師不包辦。
(作者單位 山東省墾利實驗中學)設;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