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尊重學生,把自主權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彰顯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在教學中結合教材,選擇貼近生活知識,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思維的拓展,讓教與學跳出文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例如,講“直線、射線、線段”時,我既沒有直接講概念,也沒有直接讓學生看書,而是先提出兩個問題:一是自來水龍頭在噴水過程中,水流可抽象成什么線?二是人行道上的斑馬線又可以抽象成什么線?對于問題一的結果,學生猜想是射線,為了驗證這一結果,我打開教室的自來水龍頭演示噴水的過程,學生很快就得到了結果。對于問題二的猜想,有的說是直線,有的說是曲線,我借助錄像片演示十字路口的全景,斑馬線清晰,準確地抽象成直線。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拓寬,又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急切心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二、下放學案,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結合課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情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學案或制訂自主學習提綱,呈現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規劃一個總體方向,為學生指明路線圖,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見,教學中,要注重學法指導,當學生掌握知識、規律后,老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其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教學永遠是一個統一體,教法和學法是教學活動統一體的兩個側面,老師應該在教學中給學生以方法示范,引導學生獲得優秀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被3整除數的特點”中,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與過程:你能說出被3整除數的特點嗎?(不會)—提出猜想(你說出一個數老師很快能判斷出它能否被3整除)—實踐檢驗—觀察、思考—結論。首先是學生個人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自行探索和研究問題,個人舉出大量的數字,再用筆算檢驗,浪費了大量時間,而老師是用什么辦法很快就能判斷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呢?由于不服輸是小學生的天性,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大大調動起來。然后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發表個人觀點,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教者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依靠集體的力量,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和發現規律,糾正錯誤和補充片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主動加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去,適時點撥,如果各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設法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那么能被6、9整除的數的特點就不言而明了,教者成為構建知識的指導者。再把所得到的結論性收獲,設置相關的分層練習,鞏固驗證猜想,夯實基礎,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知行統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師和同學贊揚的心理愿望,可以當作教學資源加以利用。老師如果用肯定的、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求異思維,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在黑板上畫了大大小小的好多圓,這些圓的大小與誰有關系呢?他們通過自行探索,得出很多結論,對于學生的這些發現我及時地加以贊賞和肯定。“你們太了不起了!你的想法真獨特,圓的周長和直徑會有怎樣的關系呢?”聽到老師的贊賞和肯定,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昂,興致勃勃地進入下個問題的探索。可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的態度對學生影響很大,肯定、贊賞的態度可以使學生信心百倍地去思考、探索,激發他們自主探索的熱情。
三、立足學科反思升華
不僅要使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反思,老師也要以主導者的身份從課堂環節設置、課堂內容的傳授和學習方法等反思。師生互動,小結時要注重在總結的基礎上升華,有知識的總結升華,更要有方法上的指導和升華,教會學生用一個方法解決三道題不如教會學生用三個方法解決一道題,更富有創造性。
經過課改實踐,我們發現“自主探究”是變革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通過創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進行積極的自主探索,把學習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交給學生,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確定自主地位,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凸顯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增強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聯動點在“探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大膽放手,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進行體驗、感悟和思考。只有發揮學生個體探究的起點作用,進而延伸到師生之間的探究,才有體會探究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鐵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