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也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和摸索,以便總結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缺乏對教學工作的思考,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思想品德的修養。本文對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提出幾點完善措施,具體如下:
一、創新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制訂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預習后,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更便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
二、與生活相結合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許多知識點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內容的本質就是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生活事件進行教學,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得出最后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能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造生活化的課堂場景,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師生交流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如果學生喜歡一個教師,那么他就會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自己,而不是喜歡上思想品德這門課,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活躍,適當的鼓勵學生,課下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更好的解決學生的難題,讓學生把教師定位成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喜歡找教師。在課下,可以和學生一起娛樂,讓學生把教師當作朋友,一起談心,一起玩鬧,了解學生的性格和想法。在獲得學生喜歡之后,再引導其進行學習,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的標準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完善教學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道德培養的課程,教師要充分地結合生活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闊爾高.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措施[J].新課程學習, 2013:121-12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