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激情.
一、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課堂教學模式,其顯著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學生由于年齡,情感,意志,興趣和能力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課堂教學實施“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不能一刀切,應該有不同的階段要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強中高年級學生隨著年紀的升高,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習自主性有了發展,依賴性逐步減弱,初步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實施時要視年級的不同,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主從關系. 盡管學生學習有依賴性,但絕不能包辦代替,要盡可能讓他們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主能力不斷提高和發展,為以后的獨立做好鋪墊. 同時,“主導”和“主體”又要具體落實到訓練這條“主線”上,離開這條主線,“主導”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就會偏離教學目標.因此,每節課都要求教師依據大綱、教材以及學生實際來確定課時訓練目標,重視訓練設計,訓練時間,有效地增強效果.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
1.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內驅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個體的自尊心不是憑空建立起來的,而是通過實踐學習和生活培養起來的.教師要以良好情緒給學生一種信任的心理定勢,清除學生畏懼,緊張的學生心理,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議、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重要.另外,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每個學生的心里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佳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
2. 創設自主學習的條件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就要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教學時不要做過多的鋪墊.形式和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知識實際,讓學生通過舊知識聯系遷移到新知識.這樣能促進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方法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3. 提供自主學習的形式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參與的內涵是豐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多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做到七個讓,特征讓學生觀察,規律讓學生發現,學具讓學生操作,算理讓學生講述,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推導,難關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課的學習全過程.而且參與要多樣化.例如質疑問題是一種創新精神的反映,是學生思維參與的標志.當然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參與的內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三、改革課堂教學,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1.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學設計要充分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現實的、有趣的數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地學習數學.如在新課的導入上,應充分考慮鮮明的形象性、內容的新奇性及與生活密切相關性等.例如,教學“求平均數”,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安排上,教師抓住“求平均數”的意義便于比較,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讓學生說出哪個小組學生成績好?學生積極動腦,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第一小組學習成績好.理由:高分在他們組;有的說:第二小組成績好.理由:他們總分多.有的逐個比較,也很難說清哪個小組的成績好一些,于是產生認知結構內部的不平衡.這時,教師提出:想知道比較的方法嗎?這一問題情境的設計,既從知識上起到輔墊作用,老師使學生懂得了“求平均數”的意義,又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更從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上引發了主動探索問題的興趣.僅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建立了“求平均數”的概念.學生思維積極,課堂氣氛活躍.然后提出本節課要學習的課題,為進一步學習創設了良好的認知環境.
創設情境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等活動,提出數學問題,創設懸念.
例如,講授“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時,安排一個“猜紙牌”的游戲:請學生把手中的紙牌乘以8,再減去4,然后叫他說出所得結果,依次猜出其手中牌,倘若某學生所得結果是60,通過解方程8x-4=60,即猜出這張牌是8.這個游戲對初一學生來說,在老師“猜”對幾個學生手中牌后,學生對老師“本領”甚感驚訝,此時教師順勢推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學生求知欲也大大激發.
2. 注重合作交流,促進自主發展
如何加強生生,師生及組際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加強反饋與調控,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吸引到積極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活動是由眾多的個體活組成的.課堂上,鼓勵學生把尚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老師不要急于講解,而應請組內或班上學習較好的同學上臺做“小老師”,大膽講清自己的思路,這樣成績好的學生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并有一種成功感,自豪感和榮譽感,而臺下的學生有一種新鮮的感覺,帶著“看你講的,我能不能聽懂,我來評價一下你講得好不好,對不對”的心理聽課,從而提高了聽課的效率,增加了分析的能力.此時,教師不僅要當好虛心求教得“學生”,還要做好導演工作,及時加以啟發,點評,參與同學之間的討論與講解,調整好課堂的學習氛圍,避免出現“你講你的,對了與我無關,錯了我也不管”的局面,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教學中來,使整個班集體的氣氛達到促人奮發,緊張而不失熱烈.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