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基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以研學后教的動態開放教學過程,以語言文字為切入口,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的興趣
現場情境。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這方法尤其適用于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學扁鵲《扁鵲治病》一課時,我上課前讓學生可讓扮演醫生給病人看面色和外表、給病人把脈,問病情,進而了解什么事中醫中的“望、聞、問、切”,然后引出這四大診法的創始人就是扁鵲,加深同學們對扁鵲的了解,進而提高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想象情境。想象能力的培養能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思想,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在教學《扁鵲治病》一文中,扁鵲在一而再再而三勸說大王治病時,我通過啟發和煽情帶動,讓學生想象扁鵲當時的擔憂和顧慮。
師:身為大王的醫生,當發現大王生病時,他會為大王擔心嗎?
生:肯定擔心。
師:當他告訴大王生病時,大王根本不當一回事。他會怎樣想。
生1:我一定要說服他,讓他看病。
生2:大王真是太自以為是了。
生3:唉,大王真是不知道我是為他好啊!
……
師:當扁鵲再一次告訴大王他的病已經進入腸胃時,大王還是不相信。變卻又是怎樣想的呢?
生1:大王,你在不看病,我以后就再也治不好你的病了。
生2:大王,你是一國之君,我敢和你開玩笑嘛,請趕緊看病吧
生3:唉,看來我是沒辦法幫王志浩病了
生4:沒辦法,看來我是要準備逃跑算了,否則我自身難保呀。
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想象,體會扁鵲的用心良苦,走進扁鵲的內心,感受醫者高尚的道德情懷。通過情感的感悟和對人物內心的想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加深了對人物的了解,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二、咀嚼關鍵詞句,走進人物內心
重點詞句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抓住這些重點此舉動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者用。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對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義的詞句;對課堂教學而言,指的是能實現教學目標的詞句,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和達成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年段都突出強調了詞句學習的重要性:“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學習詞句的過程中,我沒有讓學生去細品每一詞、每一句,而是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去咀嚼,精心選擇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詞句,并以此作為抓手,帶領學生沉入文本,引領學生在學習詞句的過程中感受文本的人文美和語言獨特的魅力。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一課中,體現扁鵲醫術高明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他對病情的判斷。
師:哪些地方體現他醫術高明呢?
生1:主要體現在他一看就知道病情發展到什么程度,如,“在皮膚,在皮肉,在腸胃,在骨髓,”等等。
生2:扁鵲的醫術高明主要還體現在他看病的方法:如“看了幾眼,望見,老遠望見,”等詞語可以體現。
生3:扁鵲的醫術高明主要還體現在他對治病的方法掌握,如,“用熱水傅燙、扎針、服用幾副湯藥。”
教學時,我通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導學生在咀嚼詞句中,理解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這樣,學生在領悟人文美的同時發展了語言。
三、合作研學,品讀升華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小組內感情朗讀,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通過組員之間的誦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從感情上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理解了人物思想,升華了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得到情感的陶冶。
責任編輯 邱 麗